在北宋末年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中,“北宋六贼”臭名昭著,他们结党营私、祸国殃民,给国家和百姓带来了沉重的灾难。所谓“北宋六贼”,指的是蔡京、童贯、王黼、梁师成、朱勔、李彦这六人,他们虽无“十恶”这一固定组合说法,但所作所为堪称十恶不赦。
结党营私,扰乱朝纲
蔡京是“六贼”之首,他先后四次担任宰相,任期长达17年。在朝堂上,他援引同党,打击异己,掀起党禁,撰《奸党碑》全国刻碑传布。他通过这种方式将朝廷中的反对势力清除殆尽,使得朝廷上下几乎都是他的党羽,严重破坏了朝廷的政治生态。王黼也是结党营私的高手,他初因何执中推荐而任校书郎,后因助蔡京复相,骤升至御史中丞。他勾结宦官梁师成,以父事之,凭借着梁师成的庇护,在朝廷中迅速崛起,大肆排除异己,为自己谋取私利。
童贯与蔡京相互勾结,童贯推荐蔡京为相,蔡京则帮助童贯掌握兵权。他们在朝廷中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集团,互相包庇,互相支持,将朝廷的权力牢牢地掌握在自己手中。他们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根本不顾国家的安危和百姓的死活,使得朝廷的决策变得混乱不堪,国家陷入了严重的政治危机。
贪赃枉法,搜刮民脂
蔡京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大兴花石纲之役,搜刮民间奇花异石进献宋徽宗。他在苏州设置应奉局,靡费官钱,百计求索,勒取花石,用船从淮河、汴河运入京城。这一过程中,他对百姓进行巧取豪夺,导致许多家庭破产,甚至卖子鬻女以供索取。朱勔更是变本加厉,他在江南一带搜刮珍奇异宝、名花古木,朱勔及其爪牙们仗着皇帝的势力在江南横行霸道,他们拆墙破屋、敲诈勒索,弄得民不聊生。歙州、睦州一带山清水秀、物产丰富,也成了朱勔等人骚扰、搜刮的主要地区。
王黼设立应奉局,中外钱财允许他取用,竭天下财力供应奉局的花销。据史料记载,他贪污的款项高达六千二百万白银。他还谎报军功,购买空城献给宋徽宗,导致朝政腐败,民不聊生。李彦在大内总管任上,到处侵占房屋田地,导致百姓商贾流离失所,以行乞为生。他在侵占财产过程中,滥施酷刑,杖死良民千余人,使得京师、河北各地人人恨他。
荒淫无度,误国误民
梁师成虽为宦官,但却荒淫无度。他自称是苏轼的遗腹子,以此获取宋徽宗的信任。他利用自己的权势,广求子女玉帛,生活糜烂奢华。他还在府宅的外舍放置各种字画、卷轴,邀请宾客观赏、评论,题识,以此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童贯掌握兵权后,生活也变得奢侈起来。他在镇压方腊起义和攻打西夏的过程中,虽然取得了一些战功,但也消耗了大量的国家财富。而在攻辽之战中,他以惨败收场,却仍然贪图享受,没有对自己的失败进行反思。
蔡京在晚年更加贪婪,甚至不惜造假账领取双份宰相俸禄。他还鼓励宋徽宗奢侈享用,挥霍国家财富,使得国家的财政状况日益恶化。他们的荒淫无度不仅加速了北宋王朝的灭亡,也让百姓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
罪有应得,遗臭万年
“多行不义必自毙”,“六贼”的恶行最终遭到了报应。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攻打汴梁,太学生陈东上书弹劾蔡京等人,要求诛杀“六贼”,传首四方,以谢天下。宋钦宗即位后,为了顺应民心,同时削徽宗的权,开始对“六贼”进行清算。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李彦遭赐死;王黼被贬为崇信军节度副使,途中被秘密处死;蔡京被贬于儋州,途中病死;梁师成被贬为彰化军节度副使,途中赐死;童贯被贬于吉阳军,途中赐死;朱勔被贬于循州,不久斩首处死。“六贼”的下场大快人心,他们被永远地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成为了后世权奸误国的典型反面教材。
“北宋六贼”的所作所为严重破坏了北宋的政治和社会秩序,加剧了民不聊生的状况,为北宋的灭亡埋下了伏笔。他们的名字将永远与“十恶不赦”联系在一起,警示着后人要警惕权奸的危害,维护国家的稳定和人民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