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风云变幻的三国时代,无数英雄豪杰你方唱罢我登场,演绎着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蜀汉将领张翼,虽不及五虎上将那般声名远扬,却也在蜀汉的历史进程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而他最后的下场,更是充满了悲剧色彩。
早年仕途:从益州小吏到蜀汉重臣
张翼,字伯恭,犍为郡武阳县人,其祖上乃是西汉有名的开国功臣张良。刘备平定益州时,张翼初为书佐,开启了他的仕途生涯。建安末年,他凭借自身才能举孝廉,先后担任江阳长、广汉太守、蜀郡太守等职,在地方治理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建安二十三年(218年),刘备出兵攻打汉中,张翼作为赵云副将参战。在汉水之战中,他跟从赵云击破曹军,展现出了出色的军事才能。此后,张翼的仕途更进一步,官至庲降都督、绥南中郎将,负责镇守南中地区。
建兴十一年(233年),南夷豪帅刘胄起兵反叛,扰乱诸郡,张翼举兵讨伐。虽未立即破敌,但他在被朝廷召回、以马忠代其为庲降都督期间,不以黜退之故而废公家之务,仍然运粮积谷,统摄不懈,一直坚持到新官到任。马忠到任后,以张翼奠定的基础,击破刘胄,平定南中。丞相诸葛亮知道后,称赞张翼以公事为重。
北伐岁月:反对姜维与战场征伐
诸葛亮死后,张翼成为了蜀汉北伐的重要将领之一。他多次随姜维参加北伐战争,在战场上屡立战功。然而,张翼与姜维在北伐战略上存在着严重的分歧。张翼深感多年的战争不仅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而且导致国家经济衰退,民生凋敝。他主张停止频繁的北伐,休养生息,发展国力。
但掌握实权的姜维并未采纳张翼的建议,依然坚持进行北伐。张翼虽心中不满,却也只能勉强跟随出征伐魏。景耀二年(259年)六月,张翼升任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刺史,官位与右车骑将军廖化相等。当时的人说道:“前有王平、句扶,后有张翼、廖化。”可见张翼在蜀汉军中的地位之高。
蜀汉灭亡:投降钟会与变乱丧生
景耀六年(263年)八月,司马昭兴兵进攻蜀汉。后主刘禅派遣廖化去沓中支援姜维,张翼、董厥前往阳安关口作为各围守的外援。九月,钟会军攻陷阳安口,得以长驱直入。姜维亦为邓艾所逼,于是与廖化、张翼、董厥军会合。蜀汉卫将军诸葛瞻在绵竹被邓艾击败后,后主刘禅动向不明,张翼等人于是随姜维向东进入巴西郡,绕道退至广汉郡郪县一带以察明虚实。不久后得到后主刘禅投降的敕令,于是与姜维等到涪县向钟会投降。
投降后的张翼本以为可以暂时摆脱战乱的纷扰,然而命运却对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曹魏景元五年(264年)正月,钟会密谋造反,成都大乱。在这场变乱中,张翼不幸被乱兵所杀,结束了自己跌宕起伏的一生。
历史评价:忠义之士的悲剧结局
张翼的一生,是忠诚与无奈交织的一生。他对蜀汉忠心耿耿,在战场上奋勇杀敌,在地方治理上兢兢业业。他敢于在朝堂之上提出不同意见,展现出了一位忠义之士的风骨。然而,他却生不逢时,身处乱世,无法改变蜀汉灭亡的命运。
陈寿评价他“亢姜维之锐”,常璩也称赞他“车骑怏怏,与国安危”。张翼的最后下场,不仅是他个人的悲剧,也是三国时代众多英雄豪杰的缩影。在那个动荡不安的年代,无数人为了自己的理想和信念而奋斗,却最终无法逃脱命运的安排,只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无尽的叹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