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老师,梦想课堂还开课吗?”每次临近节假日,淳安县大墅镇大墅村“儿童之家”就会接到孩子们急切的打听。
“当然啦!”
得到肯定的答复,意味着这些乡村孩子又能有一个开心充实的假期。
孩子们口中的“大方老师”就是方平尔,一位扎根山区“支教”近40年的乡村教师,也是正在影院热映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中第三个故事《最后一课》中,范伟演的乡村支教老师的原型。《我和我的家乡》剧组从淳安县有关部门了解到方老师的支教故事后,先后两次找到方老师进行采访。
我想象中的方老师形象就是范伟那样的,没想到,现实中的方老师是女老师。
方老师身材瘦小,衣着朴素,走在风中显得有些单薄,她瘦削的面庞盛满笑意,说话轻声细语,但在眼神交汇处,我能感受到某种力量,笃定的力量。
“说来好笑,村里事多,那天一忙忘了吃饭,可能是低血糖,骑车摔倒了。”
去年9月,方老师摔了一跤,多处受伤,右手骨折,现在还缠着绷带,在杭州城西女儿家休养。这成了她近40年来难得的空闲时光。
电影里很多情节都是她的真实经历
1985年,从富阳县城到淳安县大墅乡,水路转山路,汽车换轮船,要走两天。
那年8月,方平尔离开任教两年的富阳高桥乡中心小学,只身来到淳安大山里。
“很多人说我傻,那时我在高桥待遇很好的,而且我是学校的年轻干部培养对象,人事科坚决反对我去。”
大墅乡中心小学深处山区,全校270多名学生,当时还是五年制,总共十来名教师,下乡支教的只有方平尔一人。
“进出一趟不容易,先走山路,到码头,再坐船,再坐车,中间还要换一次车,回富阳单一趟就要两天。后来有了轮渡,出去只要一天,但进来还是要两天。”
电影中,范伟乘坐小船离开的时候,学生站在桥上送别的场景让很多观众泪目,而这个桥段也正是方平尔当年的经历。
“现在做梦老梦到那个时候,赶路,怕赶不上。”
影片中范伟饰演的老教授,脑梗引发老年痴呆,记忆回到了几十年前望溪村里那个靠他一个人支教撑起来的山村小学,为了帮助老教授,村民们把蚕房改造还原出当年的模样。
“电影里那所小学搭的房子,当时剧组来采访我,我就画给他们看当年的学校,工字形的校舍,都是平房,破破烂烂的,外面大雨里面也大雨,哗啦下来就像瀑布一样,看倒是蛮好看的,底下这里一个盆,那里一个桶。”
电影中为了还原当年的最后一课,人工制造了降雨,其实,范伟的那最后一课晕倒和下雨的桥段,也都是取材自方老师的经历。
“当时是上一堂公开课,非常重要的,我很想上好那堂课,但是上到一半就晕倒了,想找个支撑点坐一下,讲台上没有凳子,鼻子喉咙里都出血了,查出来是急性肝炎。”
方老师病倒前课业任务重,一个人同时要教三年级的语文和思想品德,四年级的自然,五年级的音乐,还要负责全校的黑板报。
1988年8月,方老师调到了枫树岭乡中心小学,那是一所更山区的小学。
“学校就是村里一个旧礼堂,我把原来养猪的猪圈整理出来当五年级的教室,楼上住学生,大通铺,都睡地上。上课上着上着,会有跳蚤掉下来。”
晚上野猪来拱门,睡觉老鼠从脸上掠过……现实中方老师当年的“支教”经历比电影中的艺术呈现更艰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