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三国

戏曲中小丑是什么

作者:Marshall2022-06-06      来源:爱上历史

小丑在戏曲中扮演文丑或武丑,文丑亦称小花脸或三花睑,武丑又称开口跳。文丑分为官文丑、方巾丑、茶衣丑、巾子丑和彩旦。

分类

文丑中又有袍带丑、方巾丑、褶子丑、茶花丑、老丑等。袍带丑因身穿蟒袍、腰围玉带而得名,多演帝王将相、公卿大夫中的喜剧人物;方巾丑因常戴方巾得名,多扮儒生、谋士中的喜剧形象;褶子丑是川剧丑行之一支,常扮纨礌子弟、花花公子,故其他剧种又名公子丑;

茶花丑为京剧丑行之一支,因穿茶衣腰包故名,多演下层人物,如酒保、樵夫等;老丑多扮心地善良、性格诙谐的老人;武丑俗称开口跳,讲究念白清脆流利,动作轻巧敏捷,着重翻跳扑跌的武功,介乎净、丑之间的叫“付”,为昆曲行当,多演奸诈小人。

丑,由宋金杂剧院本中杂班之“纽元子”省文而来,即由”纽“省作”丑”,“纽元子”之特质即为小戏中之”丑”脚。丑虽居生、旦、净、末、丑的最后一位,实际上它的起源最古,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在先秦古籍和《史记·滑稽列传》中就有动人的记载。

他们不畏权势,不受诱惑,以冷讽热嘲讥刺帝王、讽谏朝政,可称是戏剧脚色之祖。所以流传到后世,丑在戏曲团体中的位置最高,昆剧丑行又分付丑、小丑两个家门。

昆剧重丑角,还表现在这一行当所扮演的舞台人物,都有其独特的表演要求和“绝活”。如付丑擅演的《西厢记·游殿》中的法聪,重白口;《宋十回·活捉》中的张文远,重做功;《跃鲤记·芦林》中的姜诗则长于唱。而小丑赵奇的“五毒戏”更具特色,它通过人物的特殊表演,形象地摹拟了五种有毒动物的形态。

如《雁翎甲·盗甲》中时迁的表演像壁虎,《连环记·问探》中探子的表演像蜈蚣,《孽海记·下山》中小和尚的表演像蛤蟆,《六月雪·羊肚》中张母的表演像游蛇,《武十回·诱叔》中武大郎的表演像蜘蛛等等。在这些戏中,丑角不仅仅是插科打诨、滑稽逗笑,而是在幽默的表演中见功力、见人物,戏曲界就有一句称赞丑行的谚语:“无丑不成戏”。

由来

传说当年唐明皇演戏,就是应工丑角.因皇帝的身份,演戏有诸多不便,为此皇帝特意在脸上挂一块白玉,久而久之,丑角的脸上就留下了——块白,这就是今天戏曲舞台上丑角所画脸谱中的白色“豆腐块儿”。

当然这只是传说而已,在长期的戏曲发展吏上.丑角的化妆根据人物的身份、年龄、性格、行为的不同和差异,也逐渐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系统的脸谱。

如腰子型粉脸、圆形粉脸、枣核型粉脸、筝型粉脸、元宝型粉脸、丑老脸、丑破脸以及碎脸、揉脸和象形脸等。其中最典型的是方巾丑,脸部中央用白粉勾画—幅“豆腐块儿”型的白粉脸,因此观众一看见这块“豆腐块儿”就知道这个演员是丑角。

文丑

上一个: 曹操身上都出现过哪些典故?曹操典故趣事大盘点

下一个: 高秀敏生平简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