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才子,是词人,亦是帝王。这位帝王的失败成就了他的喜与悲。如果没有作为帝王,作为亡国之君的历程也许只是金子中的一粒,就不再是我们所熟知的“词中之帝”。
李煜, 本名从嘉,其父祖为显宦。他出生于七月七日,是为李璟的第六个儿子,文采斐然,却无意争权,但历史的戏剧性令他由老六转为老大,也是如此造就了他非凡的一 生。李煜出生于七月七日,死于七月七日,而登基也于七月,似乎如同命中注定一般,所谓双娇配才子,李煜不仅享受荣华富贵,而且又有两个姐妹侧卧君王膝。
据 《南唐史》中所记载“神骨秀异,目有重瞳”,其精通音律,善书法,能诗词,好读书,在书法上也是自成一家。但就是这样的一位才子成为南唐最后一位皇帝。李煜继位之时也就是公元961年,宋太祖赵匡胤建 立了赵宋王朝,宋太祖志在天下,后来先是平定小国无力理睬南唐,曾说:“卧榻之下,岂容他人酣睡!”而这个李煜在赵匡胤卧榻之下睡了长达15年。
李煜担心 北宋来伐,先是做了几年唐王,后自个儿降位为江南国主,表示南唐自治,不会与宋发生争端。
直至开宝七年,宋太祖平定其他小国之后转向南唐,想让李煜朝见借机不费兵卒以夺权,李煜心知肚明不愿觐见。赵匡胤一怒之下重兵压境。于开宝八年十一月攻取唐都金陵。
很多人说其无能屈降,无丝毫抵抗即被瓦解。可宋军于开宝七年出兵,开宝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才取下金陵,那么凭借宋军之势借一年之久对于一个“毫无抵抗”的敌人竟拿不下金陵?这岂不是笑话?
据陆游的《南唐书》和清代《续资治通鉴》 等书均有详细记载称李煜当时为迎击敌军采取“坚壁固守以劳宋师”的军事策略,对此,南唐面对强大的宋军这是十分正确的做法,但宋人等记载则说其宋兵压至城下还在听僧念经且浑然不知,这恐怕只是作为胜利者的夸大吧?史书是由胜利者书写的!想必如今许多观点也是出自于此类文献。
然而为什么李 煜有了正确的作战方案仍然不能达到目的呢?细细说来,李煜在战初派多路军队在宣州,武昌等地多次发动争夺战或保卫战,以牵制分散敌军主力部队不能顺利南 下,但在水军方面李煜千叮咛万嘱咐水陆要配合作战,稳打稳进,但水军在战时却无动于衷,以致在某些战斗步兵深入却无救援。
另外对于镇江是金陵门户,李煜希 望派遣心腹镇守镇江以形成掎角之势,互相照应,以克制敌军,使其难以达到目的。
但李煜用人不明,派出的将领也是连城带人降了宋军。在外交方面,南唐近邻吴越是宋的盟友,李煜当初致信给吴越希望他能连唐抗宋,信中说:“今日无我,明日岂有君?”但吴越目光短浅将书信送到赵匡胤手中以至于吴越,赵宋两面进攻南唐。
在大军抵达金陵时即使李煜是在听经,就我看来不过是为了缓和情绪,安稳内心,而对于降或死,李煜还是心存希望,因为李煜曾与赵匡胤有过交情,而且深知其性格,此后李煜出降。果然不出所料赵匡胤还是为李煜选修了一座宅院。
但不幸赵匡胤死去,他的弟弟赵光义即位,这个弟弟自然与哥哥不同,于七月七日李煜的四十二岁生日上用牵机药毒死了李煜,一代词帝就这么结束他戏剧般一生。“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也正如自己所言葬送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