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这是四大名著中唯一大团圆结局的小说,但其实却是出悲剧。虽然最后取经众们历经千辛万苦到了西天,佛、菩萨、使者与天龙,名号与阶位虽然不一,但个个都修成了正果,看上去各得其所。只不过,他们真的像书中所说的那样,在佛国享受极乐了吗?且听我细细说来。
唐三藏,江流儿流向何处
唐僧历来都是令人讨厌的,无论电视版中的那三个帅哥有多英俊,也改不了读者心目中的固有形象。懦弱无能,哭哭啼啼,自以为是不说,还小心眼得要命。最可恨的是,没能力也就罢了,还身居高位,动不动就找能干的孙猴子麻烦,这几乎就是职场上令人讨厌的领导写照。
然而,唐僧之所以会变成这个样子,是有他的原因的。那就是他承担了远超过他能力的重担。 主动请缨去取经,可能是一时意气用事,毕竟被选为“水路大会”的坛主,又得唐太宗亲赐观音的两件宝贝——九环锡杖和袈裟,如此皇恩浩荡,他不能没有表示。
正如他自己说的:“大抵是受王恩宠,不得不尽忠以报国耳。”同时也就意味着他是没有退路的。他可是在皇帝面前发过誓的,决不空手而回。 取经的动机不是出于自己对佛教的信仰,而是不得不尽忠的无奈,如此勉强的上路,已注定了他的苦难。
在这个取经路上,唐僧大部分时间都是作为一块可食用的肉存在,不管男妖女怪对他都是虎视眈眈,恨不得将其各种烹饪调制享用,完了还要晒肉干以备天阴。你说这样提心吊胆地走在取经路上,能够坚持而不放弃目标已经不错了,还要求他保持圣人的心态与风度,有些强人所难。
唐僧是圣人吗?当然不是。四圣戏他的时候,已经有些动摇了,要不是八戒奈不住性子,说不定绑在树上的就另有其人;女儿国的女主初露玉容,唐僧当场就被震慑到了,在这个几乎完美的女性面前,他无法克制自己的那点凡心,否则也不会吃了那颗桃子;就算是琵琶精、老鼠精、玉兔精,如果不凶巴巴地霸女硬上弓,拿出女儿国女王的那般温柔手段,说不定圣僧也就从了。毕竟,他骨子里头还是那个不守规矩的金蝉子。
当唐僧终于到达灵山,上了无底船时,看到上溜头泱下一个死尸,孙悟空师兄弟和接引佛祖都恭喜唐僧道:“是你!是你!可贺!可贺!”这就是所谓的“脱去胎胞骨肉身,相亲相爱是原神”了。
唐僧的原神是什么?当然是金蝉子,如来钦点的旃檀功德佛。而那个被脱去的骨肉身,自然就是这辈子的唐僧。成佛的其实还是金蝉子,而那个法号玄奘,号三藏,俗称唐僧的人已经成了凌云渡上的死尸。 那个被冲走的唐僧,其实俗家姓陈名江流。他从水上来,又从水上而去,就这样结束了不堪负重的一生。比起外表道貌岸然,却非虔信佛法的金蝉子,顺水而去的江流儿或许更为自在吧。 凌云渡之水,是否也通往子母河呢?
孙悟空,一只被拴住的猴子
我们所喜欢的猴子,是那个跳出三界不受管束的叛逆者,是喊出“如何坐不得天位?”的革命者,是一个彻头彻尾的自由主义者。而不是带着头箍与枷锁,口宣佛号经文,动辄打妖降魔的取经工具。但自从五行山下被救起之后,满怀感恩之心的猴子得到的,只是那个绣花枕头师傅充满机心的钳制,以及所谓师兄弟面和心不合的嫉妒。猴子打得怪越多,他身上的枷锁就越重。而没有自由的孙悟空,已不是当年的齐天大圣。
在取经之路上,他付出的努力是最多的,但大部分努力都是徒劳。他只是天庭与佛国角力的棋子,一次次往返于取救兵的途中,一次次违心放走那些有后台的妖怪。那个活灵活现的猴子逐渐地死去,只留下一个神通广大的躯壳。在火焰山的那一回,神佛两界合围牛魔王,活脱脱就是五百年天庭前捉拿孙悟空的情形。
面对昔日拜把子的兄弟遭到和自己当年一样的遭遇,而自己只能站在追捕者的那一边,猴子是否会有过物伤其类的触动;看着曾经一起歃血为盟,誓言要闯出自己一片天地的平天大圣,被栓上鼻环、锯断棱角,当年的齐天大圣是否会觉得悲哀? 取经之路终于结束了,孙悟空被封为斗战胜佛,似乎修成正果。
然而佛界是个等级森严而又压抑的地方,“把持斋素,极贫极苦”不说,更重要的是规矩极严,“汝等在此稳坐法堂,休得乱了禅位,待我炼魔救驾去来。”如来临时有事,众佛也不能放假。金蝉更是只因为听说法时打了个哈欠,就被踢出了佛界。很难想象这种环境会适合孙悟空,哦不对,现在是斗战胜佛了。
《最游记》中那天真的悟空所说的:“我不知道我为什么不能呆在花果山。那里的天很蓝,水很清,人也很和善,反而是这里的人,都很冷淡,充满敌意。” 不知高坐在莲花台上的斗战胜佛,是否会想起当年称王称霸的兄弟们,是否会想起花果山的青翠树林与水帘洞,是否会想起那些猴子猴孙们,以及当年自由自在的日子。
曾经的年少轻狂、曾经的豪言壮志、曾经的理想与信念,已经被按部就班的晋升体制、言不由衷的声声佛号、亦步亦趋的晨钟暮鼓所取代。每一个跳脱不凡的猴子,最终都化身为他当初反对的样子。所谓金身佛像,不过泥胎木雕罢了。
“我要这天,再遮不住我眼,要这地,再埋不了我心,要这众生,都明白我意,要那诸佛,都烟消云散!”(《悟空传》),多少年后,又有新一代的年轻猴子站在了南天门口,指着金碧辉煌而又腐朽不堪的天庭叫骂。不知身在西天雷音的斗战胜佛,那对尘封多年的火眼金睛,会不会闪过一丝火光。 猴子老矣,尚能战否?
猪悟能,能也不能
“我嘴大、脸丑、懒惰、胆小、还是个吃货,但我知道我是好男人。”不知何时起,猪八戒的形象,从好吃懒做、偷奸耍滑的猪头,变成了人们交口称赞的好男人。这并不为过,八戒虽然有着猪的外表,但他却比取经众众的每一位都更接近人。八戒所有的毛病,我们都可以在自己身上找到。而他的缺点实际上也是优点,一个有点小能力、脸厚心细、爱吃会玩、善于调情的男人,是这个时代需要的好男人。
在取经众里,八戒的能力不是最强,但也不是最弱,却是最为精明的一个。他懂得人情世故,他洞明权谋欲求,他甚至摸透了取经众的心。猴子爱名,多吹捧几句他就操起棒子上了;沙僧好稳,列一列厉害他也开始出力了;龙马惧罪,吓唬吓唬他就化身持剑美少年了;至于道貌岸然的唐僧,那点小心思早就被八戒看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