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匡胤通过“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成为了北宋的开国皇帝,他的这种“兵变”方式,对于那些手握重兵的将军来说,是如法炮制的,也可以说是简单易行的。因为黄袍加身这种事,只要下面的将士愿意,随便找个人穿件黄袍披身上就行,反正只是要“名正言顺”而已。
但李世民的“玄武门之变”显然要复杂得多,因为要“政变”成功,最关键的是要取得在朝文官的支持,而李世民在这一点上,显然是大大不足的。因为朝中那些掌权的文官,一个也没有站在他这边,也就是说,李世民如果想要通过这种方法“兵变”成功,是完全不可能的。那么,李世民是如何从并不占优势的局面中,成功夺得政权的呢?
其实李世民也是有野心的,早在隋末之时,李渊晋阳起兵之前,李世民就曾经说过:“主上无道,百姓困穷,晋阳城外皆为战场;吾将兵往,安知祸福。”可见李世民在此时,就打起了“天下”的主意。
虽然李世民并没有像赵匡胤那样“杯酒释兵权”,但是李世民对于军队的管理和掌控,可以说比历史上任何一位皇帝都要严格。
首先李世民设立了枢密使这一职位,这个职位最早出现在唐朝,负责的是军队的调动和指挥,以及各种军令的传达等等。总之就是避免将军们手中有直接调遣军队的权力。
那有人会说,避免调兵权被将军们掌握,那么直接把兵权收回来不就行了?
如果这么想,那就太简单了,首先兵权并不是单纯指“带兵”的权力,而是包括了全国所有军队的人事任免权、军械使用权、军费管理权、军训指挥权等等。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权力体系,并不是说收回就能收回的。
其次如果这么容易就能够收回兵权的话,那么李渊在天下平定之后,就已经把所有兵权都收回自己手中了,为什么还要让李世民去收呢?
因此李世民收兵权的过程其实是十分复杂的,简单来说就是恩威并施。对于那些不服的将军,直接打压然后替换掉,对于那些主动放权的将军,给予各种“优惠政策”。
而对于主动放权的将领来说,主动放权其实对他们也是有好处的。因为他们虽然没有了实际调兵权,但是有虚领兵权的文官身份。可能有人会说,没有了实权还有什么用?但事实上,“虚领兵权”的文官身份还是非常有用的。
因为按照唐朝的制度,“虚领兵权”的人不需要到地方上任职,因此这些将领可以一直留在长安。而大家都知道“长安是当时的世界性大城市”,当时的长安是什么样子?用现代话来说就是“遍地是黄金”。因此这些将领留在长安的话,就可以从事各种营生,而不用受实权掌握者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