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宋朝

宋仁宗狸猫换太子是真的吗?

作者:时间轴2023-06-30      来源:爱上历史

说到宋朝的宋仁宗大家第一印象是什么?有的人说那肯定是狸猫换太子啊,那的的确确是这样的,其实宋仁宗不仅仅有狸猫换太子的故事,还有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仁宗盛治”,这个可比狸猫换太子要厉害的多,但是很多人不喜欢看正史,喜欢看野史,所以这个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就被很多人知晓了,最近很多人都在问这个狸猫换太子的故事到底是不是真的,这个问题其实还是值得研究的,我们一起来分析看看吧!

一、相关历史记载

《宋史 仁宗二》明道二年三月:

“三月庚午,加恩百官。丁亥,祈雨于会灵观、上清宫、景德开宝寺。庚寅,以皇太后不豫,大赦,除常赦所不原者。乾兴以来贬死者复官,谪者内徙。甲午,皇太后崩,遗诏尊皇太妃为皇太后。吕夷简为山陵使。    夏四月丙申朔,出大行皇太后遗留物赐近臣。壬寅,追尊宸妃李氏为皇太后,至是帝始知为宸妃所生。甲辰,以大行皇太后山陵五使并兼追尊皇太后园陵使。戊申,听政于崇政殿西厢。己酉,罢乾元节上寿。壬子,诏臣僚、宗戚、命妇毋得以进献祈恩泽,及缘亲戚通表章。罢创修寺观。帝始亲政,裁抑侥幸,中外大悦。癸丑,召还宋绶、范仲淹。丙辰,内侍江德明等并坐交通请谒黜。己未,吕夷简、张耆、夏竦、陈尧佐、范雍、赵稹、晏殊皆罢。以张士逊为昭文馆大学士,李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王随参知政事,李谘为枢密副使,王德用签书枢密院事。壬戌,御紫宸殿,以张士逊为山陵使兼园陵使。癸亥,上大行太后谥曰庄献明肃,追尊宸妃李氏为皇太后,谥曰庄懿。    五月戊辰,诏礼部贡举。癸酉,诏中外勿辄言皇太后垂帘日事。乙亥,罢群牧制置使。丙子,命宰臣张士逊撰《谢太庙》及《躬耕籍田记》。检讨宋祁言,皇太后谒庙非后世法,乃止撰《籍田记》。戊寅,录系囚。”

上文需要知道的信息有:

1、明道二年三月之前,虽然宋仁宗已经即位,但却是刘太后垂帘听政,刘太后死了之后,宋仁宗才亲政;

2、刘太后死后,宋仁宗才知道刘太后不是自己的生母,自己的生母是李宸妃,最后宋仁宗都封刘太后和李宸妃为太后。

《宋史 刘皇后传》:

“太后保护帝既尽力,而仁宗所以奉太后亦甚备。上春秋长,犹不知为宸妃所出,终太后之世无毫发间隙焉。及不豫,帝为大赦,悉召天下医者驰传诣京师。诸尝为太后谪者皆内徙,死者复其宫。其后言者多追诋太后时事,范仲淹以为言,上曰:"此朕所不忍闻也。"下诏戒中外毋辄言。”

这里就表达一个主题:宋仁宗和刘太后的感情很深,即便刘太后死后,宋仁宗知道自己的生母是李宸妃,对刘太后的感情依然没有变,为此还赦免被刘太后罢免的官员之罪,禁止议论刘太后。

《宋史 李宸妃传》:

“明道元年,疾革,进位宸妃,薨,年四十六。    初,章献太后欲以宫人礼治丧于外,丞相吕夷简奏礼宜从厚。太后遽引帝起,有顷,独坐帘下,召夷简问曰:"一宫人死,相公云云,何欤?"夷简曰:"臣待罪宰相,事无内外,无不当预。"太后怒曰:"相公欲离间吾母子耶!"夷简从容对曰:"陛下不以刘氏为念,臣不敢言;尚念刘氏,是丧礼宜从厚。"太后悟,遽曰:"宫人,李宸妃也,且奈何?"夷简乃请治用一品礼,殡洪福院。夷简又谓入内都知罗崇勋曰:"宸妃当以后服殓,用水银实棺,异时勿谓夷简未尝道及。"崇勋如其言。    后章献太后崩,燕王为仁宗言:"陛下乃李宸妃有所生,妃死以非命。"仁宗号恸顿毁,不视朝累日,下哀痛之诏自责。尊宸妃为皇太后,谥壮懿。幸洪福院祭告,易梓宫,亲哭视之,妃玉色如生,冠服如皇太后,以水银养之,故不坏。仁宗叹曰:"人言其可信哉!"遇刘氏加厚。陪葬永定陵,庙曰奉慈。又即景灵宫建神御殿,曰广孝。庆历中,改谥章懿,升祔太庙。拜用和为彰信军节度使、检校侍中,宠赉甚渥。既而追念不已,顾无以厚其家,乃以福康公主下嫁用和之子玮。”

这里需要了解的信息有:

1、李宸妃是在明道元年去世,刘太后是在明道二年去世;

2、李宸妃死时,刘太后原本是想用宫人葬礼安葬即可,但丞相吕夷简劝刘太后为日后刘氏利益着想应用一品葬礼安葬;

3、刘太后死后,燕王对宋仁宗说出李宸妃是其生母,是被刘太后害死。宋仁宗打开李宸妃棺材一看,尸身用水银保存,面容不变。李宸妃被厚葬的事实,击破了刘太后杀李宸妃的流言,宋仁宗继续厚待刘太后亲属。

这里并没有给出李宸妃是否是刘太后所杀,但刘太后当初想用宫人礼安葬李宸妃,无非是担心:

“相公欲离间吾母子耶!”

宋仁宗从1023年即位,李宸妃是在1032年去世。这9年时间都是刘太后垂帘听政,想要杀李宸妃可以随时动手。因此从时间上来看,刘太后没有杀李宸妃的必要。

《宋史全文 卷七上》:

“甲午,皇太后崩,遗诏尊太妃为皇太后,军国大事与太后内中裁处。乙未,帝号恸见辅臣曰:『太后疾不能言,而犹数引其衣,若有所属。何也?』奎曰:『其在衮冕也,然服之何以见先帝乎?』帝悟,以后服敛。既宣遗诰阁门,趣百官贺太后,御史中丞蔡齐正色谓台吏毋追班,入白执政曰:『上春秋长,习天下情伪。今始亲政,岂宜使女后相继称制乎?』    夏四月,诏删去遗诰之语。太后既崩,左右以宸妃事闻,上号恸累日,追尊为皇太后。庚戌,以流人林献可为三班奉职。明道初,献可抗言请太后还政,太后怒,窜于岭南,至是特录之。”

这里的记载和《宋史》没有什么不同,只是多了记载宋仁宗为刘太后换上皇后之服安葬的事。

二、综合上述史料,基本上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宋仁宗是李宸妃所生,但被刘太后所抱养,但刘太后不是独自抚养,而是和杨淑妃一起抚养;

李宸妃在刘太后做皇后的时期,特别是垂帘听政的9年时间,都安然无恙的活着,可以说明李宸妃对于刘太后并无威胁,因此刘太后并没有李宸妃的必要,刘太后杀李宸妃的说法,不过是李宸妃比刘太后先一年而死的推测想法而已;

刘太后想用宫人葬礼安葬李宸妃的考虑,就是怕葬礼太隆重,怕宋仁宗发现自己不是他的生母这个事实,但在吕夷简的劝说下,出于保护日后刘氏的利益还是用一品礼按照李宸妃;

宋仁宗在看到刘太后厚葬生母李宸妃的事实后,就不再相信刘太后杀李宸妃的话。

从形式上来看,刘太后是和杨淑妃一起抚养,生母李宸妃依然健在;从动机上,李宸妃在刘太后是皇后时期,甚至垂帘听政时期都好好的存活,还和宋真宗生育一个女儿,除此之外,在宋仁宗即位时,刘太后还封李宸妃为顺容,又派人寻找李宸妃的弟弟李和,让李和补官三班奉职。这两点都充分说明,刘太后只是抱养李宸妃所生的宋仁宗,没有,也没有必要狸猫换太子。

三、那么狸猫换太子故事是怎么来的呢?

狸猫换太子故事,其实是来自明朝时的明宪宗的宠妃万贵妃。《明史》中记载万贵妃:

“掖廷御幸有身,饮药伤坠者无数。孝宗之生,顶寸许无发,或曰药所中也。纪淑妃之死,实妃为之。”

《明史》中明孝宗的生母纪太后传有更详细的记录:

“帝偶行内藏,应对称旨,悦,幸之,遂有身。万贵妃知而恚甚,令婢钩治之。婢谬报曰病痞。乃谪居安乐堂。久之,生孝宗,使门监张敏溺焉。敏惊曰:“上未有子,奈何弃之。”稍哺粉饵饴蜜,藏之他室,贵妃日伺无所得。至五六岁,未敢剪胎发。时吴后废居西内,近安乐堂,密知其事,往来哺养,帝不知也。”

这就是狸猫换太子故事的真实来源。所谓狸猫换太子讲诉的是明孝宗。只不过明朝的人不敢议论当朝皇帝,于是就栽赃给宋仁宗——谁叫你妈不是你妈呢!

四、既然狸猫换太子故事源自万贵妃,那么万贵妃真的毒杀皇子吗?

1、根据考证,上面《明史》关于明孝宗生母的记录,其实是来自明末的野史《胜朝彤史拾遗记》,连文字基本上一模一样。这本《胜朝彤史拾遗记》野史的作者毛奇龄是《明史》的编撰者之一。《胜朝彤史拾遗记》中的记载,出自万年年间于慎行的《谷山笔尘》。根据于慎行在书中所说,这个故事来自南京宫内的一个老太监的口述。这个老太监口述这个历史时,万贵妃已经去世105年——他如何得知?

2、根据《明史   纪太后传》中张敏的话:“上未有子,奈何弃之。”在明孝宗出生的成化六年,明宪宗的第二个儿子朱祐极已经在世,并且朱祐极是在明孝宗出生几年后才去世的。张敏说明宪宗还没有儿子,显然不是事实。

3、《明史》记载张敏是死于成化十一年,但《金门县志》记载张敏是在成化二十一年去世,晚了十年。

4、明朝的《明宗实录》中满朝文武百官没有一个人的奏章提及此事,如果真有此事,不可能没有御史弹劾;

5、明宪宗母亲周太后比万贵妃长寿,如果真的有万贵妃毒杀皇子事件,这个祖母会不出手?

6、乾隆帝亲自写《駁明憲宗懷孕諸妃皆遭萬妃逼迫而墜胎》,认为万贵妃毒杀皇子不属实。

以上种种,都显示万贵妃毒杀皇子并非历史事实。尤其是这段历史的来源竟然是105年之后的一个南京太监之口。

五、最后总结狸猫换太子:

1、狸猫换太子被套在刘太后和宋仁宗身上,是因为明朝人不敢直言万贵妃、明宪宗、明孝宗等人,否则如此诽谤,不但自己人头不保,九族都难说;

2、明朝人用狸猫换太子故事套在刘太后和宋仁宗的目的,在于反对万贵妃——一个生前得到皇贵妃封号、不是皇后又得以皇后之礼安葬且有谥号的妃子。这一大推的特殊,估计是明朝人对万贵妃特别反感的原因——因为你得到了,我永远得不到。

上一个: 秦桧为什么要害死岳飞,如果没有秦桧,岳飞会死吗

下一个: 为何刘娥能一生专宠不衰?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