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是我国的地方戏之一,流传于中国北方。早在清末时期评剧雏形就已经出现,此后评剧蓬勃发展,光说的出名有传人代表作的就有二十几个流派,其中认可度最广的的是十一个流派。
除去老一辈的评剧流派,目前评剧界公认的评剧流派有以下11个:
小白(玉霜)派——旦
音色纯正,音域宽广,行腔柔润平稳,深沉流畅,韵味醇厚、朴素大方。无论是演唱技巧的运用,还是唱腔的设计安排,她都能从刻画人物出发,细腻而真切地表达人物感情,树立好人物的音乐形象。
代表剧目:《朱痕记》、《闹严府》、《杜十娘》、《秦香莲》、《桃花庵》、《小借年》、《劝爱宝》、《玉堂春》、《临江驿》、《打狗劝夫》、《珍珠衫》和现代戏《兄妹开荒》、《九尾狐》、《农民泪》、《千年冰河开了冻》、《小女婿》、《苦菜花》、《金沙江畔》、《李双双》等。
传人:刘萍、王冠丽等。
新(凤霞)派——旦
唱腔清新玲珑,尤以流利的花腔——“疙瘩腔”著称。新凤霞本身是一个女高音,又练出了圆润纯净的中低音,达到了旋律华美、音域宽广、运腔自如的境界,被誉为“抒情女高音”。
代表剧目:刘巧儿》、《花为媒》、《杨三姐告状》、《金沙江畔》、《志愿军的未婚妻》、《会计姑娘》、《祥林嫂》、《乾坤带》、《三看御妹》、《春香传》、《无双传》《小二黑结婚》、《凤还巢》等。
传人:张金秋、李晓梅、李忆霞(兼刘派)、李红霞、谷文月、王曼玲、刘淑琴、戴月琴、刘秀荣、高闯、赵三凤、王瑾、郭美美、罗慧琴等。
鲜(灵霞)派——旦
嗓音高亢响亮,音韵醇厚,扮相光彩照人,在李(金顺)派、刘(翠霞)派的基础上形成了自然洒脱、高亢激越、朴实豪放、以情带声、声情并茂的艺术特色。
代表剧目:《井台会》、《王二姐思夫》、《杜十娘》、《包公三勘蝴蝶梦》、《回杯记》、《夫人城》、《锯碗丁》等。
传人:小鲜灵霞、李秀云、孙桂荣、宋玉文等。
韩(少云)派——旦
嗓音略带沙哑,即所谓的“云遮月”,演唱技法纯熟,韵味醇厚,表演典雅庄重,根据不同剧情演唱或是和缓流畅或是激越豪放。
代表剧目:《红楼梦》、《凤还巢》、《人面桃花》、《小女婿》、《江姐》、《杜鹃山》、《洪湖赤卫队》、《梅雪遇》、《家》、《红楼夜审》、《玉堂春》等。
传人:胡桂秋、宋丽、周丹等。
花(淑兰)派——旦
宗刘派和爱派,她音域宽、音质纯净,嗓音甜脆,刚柔相济,声情并茂。她戏路宽广文武兼备,善于刻化和塑造各类角色,并能从人物性格出发,使她所演的角色栩栩如生。被誉为“花腔女高音”。
代表剧目:《茶瓶计》、《相思树》、《牧羊卷》、《桃花庵》、《三节烈》、《大登殿》、《志愿军的未婚妻》、《黛诺》、《谢瑶环》、《半把剪刀》、《梅香》、《霓虹灯下的哨兵》等。
传人:解郁文、徐广琴、王镇芝、郑桂芳、张丽华、赵俊芝、冯玉萍、曾昭娟、田敬阳、李娟娟、吴丹阳、艾丽珍、赵继兰、张秀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