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天赐轮的脱困,苏伊士热度已经过去了,互联网时代就是这样,不管是多大的事,也不过就是几天热搜而已,这样一条货运量约占世界总量20%,占欧亚之间海上贸易80%的黄金水道,竟然是以这样的方式上热搜,也是挺有意思的。作为一个懒散而且后知后觉的人,现在才想起来写点什么,好像想蹭热点也是有点晚了。
先来简单说一下,3月23日,货轮“天赐”号在通过苏伊士运河的时候,不知道是水文气象还是操作原因,反正就是一不小心卡在那里了,搁浅了。
轮船的操作是非常复杂的,不像我们开车,单就说启动,我们车钥匙一插就开了,而轮船光是启动这一个操作都得半个小时,随便来点意外都会出事。
而搁浅的那一段的苏伊士运河正好是单向通航的路段,所以结果就是运河两头排队过河的船只能等待了。经过当地政府的一顿忙活,直到到3月29日搁浅船舶才成功脱浅,苏伊士运河恢复通航,拥堵船只开始陆续通过运河。
损失那是大了去了,要知道在去年全球疫情如此严峻的情况下,埃及靠着苏伊士运河收了50多亿美金的过路费。估计这次天赐号货轮的船东的天价罚单是没跑了。
既然这条水道这么重要,咱就不能挖宽点么,航道加宽,全程双向,不就解决了,其实埃及政府也是这么想的,而且还这么干了,只不过干得不够彻底,2014年的时候,埃及政府本来是想把苏伊士运河搞成双车道的,钱不够,只把两头搞成了双车道,中间还是单车道,好巧不巧,这次天赐轮搁浅的地方就是单车道那块,结果整个河道就堵上了,而就是这样一个半吊子工程当时花了80多亿美金。
羊毛出在羊身上,埃及政府拓宽运河花的钱肯定是要转嫁到过河的船舶身上,过河费用自然就提高了,但是结果并不理想,改造之后平均每年也就多了2、3亿美金的收入,算上通货膨胀,估计20年能回本就不错了。
况且苏伊士运河涨价也有上限,按照现在的收费标准,绕行好望角的话,从总体费用上船舶可能还要省钱,但是航程却要增加7、8千公里,时间也要增加10天左右,综合计算下来还是苏伊士运河更合适,毕竟一个航次节省10天的话,一年就可以多出好几个航次了。
一旦苏伊士运河的过路费涨价超过一个临界值,船方自然就会选择好望角了,所以苏伊士也不能漫天要价。一次投入成本高,回收周期又很长,怪不得埃及对于拓宽苏伊士运河不是那么上心了。折腾啥,一年躺着收入50多亿美金,妥妥摇钱树,他不香么?
不过说起苏伊士这棵摇钱树,也算是命途多舛。
打开地图找到亚欧大陆、非洲大陆,我们可以看到两块大陆中间有非常小的一块地方连接在一起,每次看到都有一种想把他们掰开的冲动,那一小块陆地正是苏伊士运河的所在地。
在很久以前,具体来说就是在大航海地理大发现时代之前,东西方之间的贸易有两条路线,在陆上走的就是丝绸之路,其贸易路线西起地中海东岸(主要有亚历山大港、大马士革与阿勒颇等城市)与黑海沿岸。
从这些地方出发,经过里海南部进入亚洲并穿过巴格达,分为几条支路穿过内陆地区后再汇集于咸海附近。在中亚的布哈拉,开始分路前往印度的德里与阿格拉。经过布哈拉,到达帕米尔北部的撒马尔罕后,丝绸之路再次出现分支,往北通向阿拉木图,往东穿越中亚,并沿昆仑山脉或天山山脉行进抵达中国城市西安。
在海上则是海上丝绸之路,运输货物的船只,从东往西依次航行通过南海、孟加拉湾,经马六甲来到阿拉伯海,进入红海,然后卸下货物,经过陆路运输,达到地中海岸之后,再装船走海运运送到欧洲各港口。
然而大部分时间这两条路线都控制在穆斯林手中,欧洲想要的东方香料等货物,要遭受沿途关卡的层层盘剥,才能拿到手中,贸易受到了严重影响,到了进入十五世纪,强大的奥斯曼土耳其入侵并封锁了威尼斯,东西方之间的贸易路线彻底断绝了。
为了绕开奥斯曼帝国,找到一条新的航线,当然也是因为当时航海和造船技术进步了,不然那些冒险家都得下海喂鱼,欧洲开启了大航海时代,这其中达伽玛发现了好望角,从而欧洲的船只可以沿着西非海岸直通印度乃至整个亚洲。而依靠着海上贸易和殖民,欧洲各国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轮番成为了大国崛起的主角。
到了17世纪世界的主角成了英国,尤其是1796年英国完全控制了好望角,从此英国垄断了整个大西洋至印度洋的航线。时间继续向前,到了18世纪,法国开始崛起了,英法两国之间有了利益冲突,但是英国海上力量太强了,虽然当时法国打遍欧洲大陆无敌手,但是海战还是打不过英国。于是如何打破英国人的海上封锁就成了法国的头等大事。
1798年牛人拿破仑远征并占领了埃及。当时随军的有175名各行各业的学者,其中有些人在埃及搞了一通测绘,想要打通地中海和红海,这就是苏伊士运河最早的构想。
如果能够实施,法国的舰队就可以绕开好望角,从地中海直接开到红海,印度洋,出兵印度,捅英国的菊花。要知道英国之所以能成为大英帝国就是由于印度这颗帝国明珠的存在,给英国提供工业原料和产品倾销地。切断英国与殖民地的联系之后,英帝国便名存实亡了。
但是法国人的测绘结果出了错误,他们计算出红海的海平面比地中海要高,也就意味着要想建运河必须得有船闸。随着拿破仑回国发动政变,建运河的事也就搁置了。拿破仑在位期间一直忙着和欧洲各国打打杀杀,也没顾得上埃及这边。
拿破仑战争之后,法国在美洲的殖民地也丢了,要向印度支那发展,苏伊士运河又逐渐成了重点。一个叫斐迪南·德·雷赛布的人当上了法国驻埃及领事,经过一顿劝说,当时的埃及总督同意了修建苏伊士运河的计划。
得到消息的英国非常担心,因为一旦运河建成,英国控制下的好望角航路重要性将会大打折扣,进而影响英国的海上霸权,于是英国充分发挥自身的搅屎棍能力,拉上埃及的宗主国奥斯曼土耳其,一起阻挠苏伊士运河的开通。
不过这个雷赛布头也够铁,顶着英国的压力直接成立了“国际苏伊士运河公司”募资开挖。整个建造过程极其艰难,埃及投入了上百万劳工,运河建成之日,有超过12万民工死亡,平均每公里运河就死亡了7百多人。
运河建成之后,并没有马上就带来收益,而埃及政府为了修建运河早已经债台高筑,为了偿还债务,埃及政府决定出售手中的运河股票,英国闻风而动,整个购买过程在不到10天内就完成了,这样兜兜转转运河又来到了英国手中。
法国本想着通过苏伊士运河来削弱英国的实力,却为他人做了嫁衣裳。英国不仅靠着运河股票大赚了一笔,而且凭借着占世界三分之一的商船和对外贸易优势,在运河上独领风骚,当时通过运河的一半以上的船只和货物是英国的。
认识到运河重要性的英国,不断干涉埃及事务,最终在1882年占领了埃及,这时候的苏伊士运河和好望角一起撑起了日不落帝国。
由于苏伊士运河对英国的重要性,一战之后,埃及于1922年独立,英国仍然抓着运河不放。
二战期间,德国最早是想控制苏伊士运河的,奈何即使有“沙漠之狐”隆美尔坐镇,最终也没有拿下来。拿不到运河控制权的德国试图炸毁苏伊士运河,切断盟军在苏伊士运河的补给线,英国这边派出了魔术师贾斯帕马斯基林,利用探照灯将“苏伊士运河”隐藏了起来,德国飞行员因为强烈的光屏障无法辨识目标,最终也没有完成轰炸任务,这也是一个传奇故事。
二战结束以后,整个第三世界的独立和民族意识高涨,随着军事强人纳赛尔的上台,埃及收回苏伊士运河控制权的呼声越来越高涨,最终演变成了埃及与英、法、以色列三国的军事冲突,这就是第二次中东战争。
本来埃及是肯定打不过这三个国家的,但是当时的世界老大美国却反对这件事。对于英国这个老一代的强权,新贵美国当然是要上去踩一脚,你个老不死的还想着控制苏伊士运河,你是想翻身还是咋地,而且因为西奈半岛海量的石油资源,美国跟阿拉伯人走得很近,不想因为这件事跟阿拉伯世界翻脸,把他们推向苏联一边。
于是虽然英法以色列三国取得了军事胜利,但是在美国的压力之下,还是把苏伊士运河乖乖吐了出来,从此之后,英国彻底从一流强国阵营中退出,属于它的时代也彻底结束了。
在此之后,苏伊士运河的日子过得也不安稳,在六七十年代时候,甚至因为战争关闭了8年之久。连带着当时运河上的15艘货轮也被困了8年。
如今经苏伊士运河的货运量约占世界海上货运总量的20%。欧亚国家之间的海上贸易有高达80%的货运量要通过苏伊士运河,随着我国在世界经济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苏伊士运河将会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这次搁浅的天赐号,虽然是台湾租的日本的船,但是拉的却是我们货物,所以保障运河的通畅对于我们也越来越重要,要知道我们这些年下的饺子,我们在吉布提的海外基地可不是来当摆设的。
另外,那些炒作苏伊士运河堵塞,中国受益的,不是傻就是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