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历史解密

魏晋竹林七贤之一山涛:清逸名士,吏部贤才

作者:Marshall2025-11-07      来源:爱上历史

在魏晋那个风云变幻、思想激荡的时代,有七位名士以超凡脱俗的气质与放浪形骸的举止,于竹林间留下了一段段传奇佳话,他们便是“竹林七贤”,而山涛,正是其中一位独具魅力的人物。

寒门起步,志存高远

山涛,字巨源,出生于河内郡怀县(今河南武陟西)。他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但少年时期便展现出非凡的器量,卓尔不群。山涛喜好《庄子》《老子》等道家经典,常隐居乡里,有意掩盖自己的锋芒,不轻易让人知晓自己的才华与志向。然而,是金子总会发光,他与嵇康、吕安等人交好,后又结识阮籍,几人志趣相投,结为竹林之交,在竹林中畅谈玄理、饮酒赋诗,共同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超脱。

仕途初启,崭露头角

山涛的仕途并非一帆风顺,他年届四十才出任郡主簿,开始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大将军司马师执政时,山涛被举为秀才,这是他仕途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此后,他凭借自身的才华与能力,不断得到晋升,累迁至尚书吏部郎。在这个职位上,山涛开始展现出他卓越的行政才能与识人之明。

主持吏部,选贤任能

山涛主持吏部工作期间,为西晋朝廷选拔了大量优秀人才。他每次选用官吏,都极为认真负责。每当有职位空缺,他都会先拟定几个人选,详细考察每个人的品德、才能和资望,然后撰写专题奏章,提出自己的初步意见,供皇帝选用。他的推荐公文前加题目,辞章典妙,时人称之为“山公启事”。

山涛选人从不夹带私情,始终秉持任人唯贤的原则。他前后选举百官,几乎遍及文武百官,凡经他考察的官吏,大多都能胜任其职。例如,他曾因与晋武帝意见不合而反对任用陆亮,尽管最终未能改变皇帝的决定,但陆亮不久后便因受贿被撤职,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山涛的识人之明。

清廉自守,高风亮节

在魏晋时期,社会风气日渐式微,官吏们贪赃枉法、贿赂公卿的现象比比皆是。然而,山涛却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洁身自好,独善其身。他任吏部侍郎时,生活清贫,衣食不充,司马昭特赐钱二十万、谷二百斛以资家用。晋武帝秦始初年,山涛升任尚书,因母亲年老多病而辞职,晋武帝以其清俭,无以供养,特给日契,加赐床帐茵褥。

即便如此,山涛也从未收受他人的贿赂。当时,鬲县县令袁毅欲求功名,到处行贿,山涛无奈之下也收了袁毅送的五十千克丝。但他并未将丝据为己有,而是将其藏在阁子上。后来袁毅恶迹败露,受贿官员都受到追责,山涛便把丝拿出来交给官吏,上面积有多年灰尘,印封却完好如初。他的这一行为,赢得了世人的敬重,被誉为“悬丝尚书”,成为清廉为官的楷模。

晚年辞官,归隐田园

随着年龄的增长,山涛多次以老病为由向朝廷辞官,但均未获准。太康三年(282 年),他升为司徒,此时他已年近八旬,身体状况每况愈下。在反复上表苦辞之下,晋武帝司马炎才答应让他回家休息。太康四年(283 年),山涛平静地离开了人世,享年七十九岁,谥号“康”。

山涛的一生,是追求自由与超脱的一生,也是为国家和人民奉献的一生。他在竹林中与友人畅谈玄理,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在仕途上选贤任能,为西晋朝廷的稳定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清廉自守,高风亮节,为后世官员树立了榜样。山涛,这位魏晋竹林七贤之一的名士,以其独特的人格魅力与卓越的才能,在历史的长河中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上一个: 古代人如何相亲的?古人相亲上的那些趣事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