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5年3月27日,斯图亚特王朝首位英格兰国王詹姆斯一世在伦敦病逝,这位自幼被囚禁于英格兰、成年后以文学与政治改革著称的君主,为后世留下了一个充满争议的遗产。他的继任者们不仅继承了王冠,更接过了专制与议会、天主教与新教、苏格兰与英格兰之间的复杂矛盾,最终引发了英国历史上最血腥的革命风暴。
一、查理一世:专制王权的殉道者
詹姆斯一世的长子查理一世(1600-1649)自幼体弱多病,却以“骑士精神”和艺术修养闻名。1625年,他与法国波旁王朝的亨利埃塔·玛丽亚公主联姻,这场婚姻虽巩固了英法联盟,却因王后的天主教背景激化了国内清教徒的敌意。查理一世继承了父亲“君权神授”的专制理念,试图通过以下方式重塑王权:
宗教改革倒车:强行推行《公祷书》,要求苏格兰长老会采用英格兰圣公会仪式,引发1637年“祈祷书叛乱”。苏格兰军队两次南下入侵英格兰,迫使查理一世于1640年召集“长期议会”,却因试图逮捕反对派领袖而触发内战。
财政掠夺政策:通过“船税”“森林税”等非法手段筹集军费,甚至将贵族骑士身份与罚款挂钩,导致中小地主阶层集体反叛。1642年,保皇党“骑士党”与议会军“圆颅党”在埃奇希尔爆发首次战役,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正式爆发。
艺术赞助与文化冲突:查理一世热衷收藏鲁本斯、凡·戴克等艺术家的作品,其宫廷文化与清教徒的简朴价值观形成尖锐对立。1649年1月30日,这位“高尔夫球狂热爱好者”在白厅前被斩首,成为英国历史上唯一被公开处决的君主。
二、查理二世:流亡者的复辟与妥协
查理一世的次子查理二世(1630-1685)在革命期间辗转流亡于荷兰、法国和西班牙宫廷。1660年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他以“欢乐君主”的形象重塑王室权威:
政治平衡术:一方面恢复《反叛罪法》镇压革命者,另一方面签署《克拉伦登法典》限制天主教徒权利,并默许“非国教徒”举行秘密宗教仪式。其统治时期见证了伦敦大火、英荷战争和科学革命的爆发,牛顿、胡克等科学家均受其赞助。
文化繁荣与道德争议:查理二世公开承认有14名私生子,其宫廷以纵欲享乐著称,却也催生了约翰·德莱顿等“王室复辟文学”代表人物。1670年他与法国路易十四签订《多佛密约》,秘密承诺改信天主教,此举为1678年“天主教阴谋案”埋下伏笔。
苏格兰的离心倾向:尽管查理二世在1651年加冕为苏格兰国王,但该国长老会始终拒绝承认英格兰圣公会的权威。1685年他去世后,苏格兰立即爆发阿盖尔叛乱,预示着斯图亚特王朝在联合王国的统治已岌岌可危。
三、詹姆斯二世:天主教的最后挣扎
作为查理二世的弟弟,詹姆斯二世(1633-1701)的统治堪称斯图亚特王朝的“绝唱”:
宗教迫害升级:1685年继位后,他立即任命天主教徒担任军队和政府要职,并颁布《信仰自由宣言》允许天主教徒公开礼拜。此举引发托利党(保王党)与辉格党(议会派)的联合反抗,牛津议会甚至拒绝为他提供战争经费。
“光荣革命”的导火索:1688年,詹姆斯二世的老来子诞生,彻底打破新教徒对王位继承的期待。辉格党领袖遂秘密邀请荷兰执政威廉三世(詹姆斯二世的女婿)入侵英国。1688年11月5日,威廉三世在托贝湾登陆,詹姆斯二世仓皇逃往法国,其统治在未放一枪的情况下宣告终结。
流亡者的余晖:詹姆斯二世晚年辗转于法国路易十四和教皇英诺森十二世的宫廷,试图借助外国势力复辟。1701年他在圣日耳曼昂莱城堡去世,其遗腹子“老王位觊觎者”查理·爱德华·斯图亚特(即“小王位觊觎者”)继续领导雅各宾派叛乱,直至1746年卡洛登战役失败。
四、权力传承的历史启示
斯图亚特王朝三代君主的统治轨迹,揭示了专制王权在近代化进程中的必然衰落:
宗教改革的反噬:詹姆斯一世试图调和天主教与新教的努力,最终被查理一世的强硬政策葬送;詹姆斯二世对天主教的公开扶持,则直接导致王朝覆灭。
财政与军事的悖论:查理一世为镇压苏格兰叛乱而召集议会,却因此引发内战;詹姆斯二世为对抗议会军而依赖法国援助,反而加速了民族主义觉醒。
文化认同的裂痕:尽管斯图亚特王朝通过联姻整合了苏格兰与英格兰,但查理二世复辟后,苏格兰长老会仍坚持独立宗教体系,为1707年《联合法案》的艰难通过埋下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