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历史解密

伽倻琴:跨越国界的朝鲜民族音乐瑰宝

作者:Marshall2025-08-29      来源:爱上历史

伽倻琴,这一承载着朝鲜民族音乐灵魂的弹拨乐器,常因名称中的“伽倻”二字被误认为仅属于韩国。然而,从历史渊源、文化传承到现代实践,伽倻琴始终是朝鲜民族共同的文化符号,其发展轨迹跨越朝鲜半岛与中国东北,成为中韩两国朝鲜族共享的音乐遗产。

一、历史溯源:三国时代的音乐智慧结晶

伽倻琴的起源可追溯至朝鲜半岛三国时代(公元1世纪至7世纪)的伽倻国。据《三国史记》记载,伽倻国乐师于勒“见唐之乐器而造之”,以中国古筝为蓝本,结合朝鲜民族审美改良而成。这一记载揭示了两个关键信息:其一,伽倻琴的诞生是朝鲜民族主动吸收中华文化并进行本土化创新的产物;其二,其名称直接源于伽倻国,体现了乐器与特定历史地域的关联。

在新罗时期(7-9世纪),伽倻琴被纳入“乡乐”体系,成为宫廷雅乐的核心乐器之一。高丽王朝(10-14世纪)时,伽倻琴定型为12弦,并逐渐融入民间祭祀、宴乐等场景。这一时期,伽倻琴通过丝绸之路东传至日本,被日本称为“新罗琴”,进一步印证了其作为朝鲜民族乐器在东亚文化圈中的影响力。

二、文化传承:中韩朝鲜族的共同守护

19世纪末,随着朝鲜半岛局势动荡,大量朝鲜族迁徙至中国东北地区,伽倻琴随之传入中国,并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等地生根发芽。中国朝鲜族不仅完整保留了传统伽倻琴的形制与演奏技艺,更通过改良创新赋予其新的生命力。例如,延边歌舞团与民族乐器厂合作研制出五声音阶18弦伽倻琴,既保留了传统音色,又拓展了音域,使其更适应现代音乐表现需求。

在中国,伽倻琴弹唱已成为朝鲜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典型代表。经典曲目如《桔梗谣》《阿里郎》等,通过伽倻琴的细腻演绎,将朝鲜民族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然的敬畏融入旋律之中。延边大学等高校开设伽倻琴专业课程,培养新一代演奏家,确保这一传统乐器得以代际传承。

三、现代实践:跨文化融合中的创新表达

进入21世纪,伽倻琴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同时,积极融入现代音乐语境。在韩国,伽倻琴与流行音乐、电子音乐的结合成为趋势,例如BTS等偶像团体在作品中融入伽倻琴元素,使其在全球范围内获得更广泛的认知。在中国,伽倻琴则通过“非遗进校园”“民族音乐会”等活动,成为连接传统与现代、本土与全球的文化桥梁。

值得注意的是,伽倻琴的跨国传播始终伴随着文化认同的强化而非割裂。中韩两国学者共同开展伽倻琴历史研究,联合申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两国演奏家频繁互访交流,共同探索伽倻琴在当代音乐中的可能性。这种合作模式证明,伽倻琴不仅是民族文化的载体,更是促进文化互鉴、增进民族理解的纽带。

四、破除误解:从“归属”到“共享”的文化观

将伽倻琴简单归为“韩国乐器”的认知,忽视了其作为朝鲜民族共同文化遗产的本质。事实上,伽倻琴的发展史是一部朝鲜民族迁徙、融合与创新的历史:它诞生于朝鲜半岛,成熟于中韩两国朝鲜族的共同守护,并在全球化时代焕发新生。这种跨国界、跨代际的文化传承模式,恰恰体现了人类文明多样性的价值。

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所强调的,文化遗产的“归属”不应局限于地理边界,而应关注其承载的文化意义与社区认同。伽倻琴的案例启示我们:文化传承的核心在于守护精神内核,而非争夺所有权。中韩两国朝鲜族对伽倻琴的共同热爱,正是对这一理念的生动诠释。

上一个: 古代人如何相亲的?古人相亲上的那些趣事

下一个: 赵庄姬身份考辨:晋成公之女与“赵氏孤儿”背后的权力漩涡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