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雅里(1094—1123年)作为辽朝末代皇帝天祚帝耶律延禧的次子,其短暂的一生与辽末政权的崩塌紧密交织。关于其生母的身份,历史记载存在一定争议,但综合《辽史》《快懂百科》及现代学术考证,可明确其母为辽天祚帝的元妃萧贵哥。这一身份不仅揭示了耶律雅里在皇室中的地位,更折射出辽末外戚势力与皇权衰微的复杂关系。
一、元妃萧贵哥:从后宫嫔御到皇室核心
萧贵哥出身契丹萧氏家族,这一姓氏自辽太祖耶律阿保机时期便与皇室联姻,形成“皇族耶律氏、后族萧氏”的二元政治结构。作为天祚帝的元妃,萧贵哥在后宫中地位显赫,其子耶律雅里七岁时便被父亲欲立为皇太子,并特设禁卫封为梁王。这一举动虽因朝臣反对未果,但足以证明萧贵哥在后宫的影响力。
辽朝后妃制度中,元妃仅次于皇后,常参与政治决策。萧贵哥的家族背景与个人地位,使其成为天祚帝平衡朝局的重要棋子。然而,辽末政治腐败,外戚干政现象加剧,萧贵哥的兄弟萧奉先(北院枢密使)与萧德妃(耶律淳之妻)分别掌控军政与摄政权,进一步将皇室拖入权力斗争的漩涡。
二、耶律雅里的命运:母族势力与皇权衰微的缩影
耶律雅里的生平轨迹,深刻反映了辽末皇室在外戚与金军夹击下的挣扎。保大三年(1123年),金军围攻青冢寨,耶律雅里在太保特母哥护卫下逃亡,最终被部将耶律敌烈劫持至沙岭拥立为帝,改元“神历”。然而,这位仅在位五个月的皇帝,因过度沉溺游猎(一日射黄羊四十、狼二十一)而劳累致死,其结局堪称辽末荒诞政治的缩影。
耶律雅里的悲剧,与其母族萧氏的权力膨胀密不可分。萧奉先为巩固外戚地位,曾诬陷贤能的晋王耶律敖卢斡(文妃萧瑟瑟之子),导致辽末唯一有希望延续国祚的宗室被杀。而萧贵哥作为天祚帝宠妃,其家族对皇位的觊觎间接加速了辽朝的灭亡。耶律雅里虽被短暂拥立,却缺乏实际政治基础,最终成为外戚与军阀争权的牺牲品。
三、历史争议:萧贵哥与“夺里懒”的身份之谜
部分史料提及耶律雅里为皇后“夺里懒”所生,但这一说法存在矛盾。根据《辽史·天祚皇帝四》记载,耶律雅里生母明确为元妃萧贵哥,且其兄弟耶律定(秦王)亦为萧贵哥之子。而“夺里懒”可能是对萧贵哥的误写或别名,亦或是后世史家为区分不同后妃而添加的称号。现代学者通过考证天祚帝子嗣出生时间与后妃封号,普遍支持萧贵哥为耶律雅里生母的观点。
四、辽末外戚政治的终结:从萧氏专权到耶律大石的西迁
耶律雅里之死标志着北辽政权的彻底崩溃。其母族萧氏虽在辽末权倾一时,但无法阻挡金军的铁骑与内部叛乱。1125年,天祚帝被金军俘虏,辽朝灭亡。残余势力中,耶律大石(辽太祖八代孙)率部西迁,建立西辽政权,而萧氏外戚则随辽朝覆灭退出历史舞台。
耶律雅里的母亲萧贵哥,既是辽朝后族制度的产物,也是导致皇权衰微的推手之一。其家族的权力野心与政治短视,加速了辽朝的灭亡进程。而耶律雅里短暂而荒诞的帝王生涯,则成为这段历史最讽刺的注脚——在权力漩涡中,即便是皇室血脉,也难以逃脱被吞噬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