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简称:北斗三号系统),由2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共30颗卫星组成。
北斗三号卫星导航系统提供两种服务方式,即开放服务和授权服务。开放服务是在服务区中免费提供定位、测速和授时服务,定位精度为10米,授时精度为50纳秒,测速精度0.2米/秒。授权服务是向授权用户提供更安全的定位、测速、授时和通信服务以及系统完好性信息。
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2020年7月31日上午10时30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建设进程
2009年,北斗三号工程正式启动建设。
2010年01月17日凌晨0时12分,中国成功将第三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预定轨道。
中国官方同时宣布:北斗卫星被正确送入轨道,此举将加快北斗系统的组网进程,一年内将陆续将发射10颗以上的北斗卫星,并在2020年之前完成全球北斗系统的组网,大概需要三十多颗卫星。为民用用户免费提供10米精度的定位服务、0.2米/秒的测速服务、误差不超过10纳秒的时间服务,并且将为付费用户提供更高精度等级的服务。
这也揭示,中国力量在和谐世界中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考虑到席卷全球的经济危机及欧盟方面决策和预算编制效率的低下,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可能会先于“伽利略”卫星导航系统运行。而且,中国“北斗”的精度或许能够与美国NASA相媲美,而“伽利略”则很难达到这一水平。
2018年12月27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新闻发言人冉承其在北京宣布,北斗三号基本系统已完成建设,于当日开始提供全球服务。
2020年6月30日,北斗“收官之星”成功定点,所有30颗北斗三号卫星也已全部转入长期管理模式,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向全球组网完成又迈出重要一步。
2020年7月31日上午10时30分,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成暨开通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仪式并宣布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正式开通。
卫星发射
2017年
2017年11月5日19时45分,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两颗北斗三号全球组网卫星。这是北斗三号卫星的首次发射,也是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后实施的首次航天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步入全球组网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