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彦舟(1106—1160),字巨济,相州林虑(今河南林州)人,其人生轨迹堪称南宋叛将的典型缩影。从市井无赖到南宋武官,再到金朝“广平郡王”,他以反复无常的叛变和突破人伦底线的暴行,成为历史上被钉在耻辱柱上的反面人物。
一、从市井无赖到南宋武官:劣迹斑斑的起点
孔彦舟出身市井,自幼游手好闲,以打架斗殴、偷盗为生,甚至因杀人越货沦为盗匪。靖康元年(1126年),金军南侵,南宋为扩充兵力招安流寇,孔彦舟趁机应募入伍,凭借凶狠手段在军中迅速升迁,官至京东西路兵马钤辖。然而,他并未因身份转变而收敛劣性,反而将市井无赖的习性带入军中。
建炎二年(1128年),金军攻打山东,孔彦舟率部南逃,沿途烧杀抢掠,甚至因劫掠百姓财物与友军火并。南宋朝廷为稳定军心,竟对其恶行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反而升任他为沿江招捉使。这种纵容进一步助长了他的嚣张气焰,为其日后叛变埋下伏笔。
二、叛宋投金:利益驱动下的反复无常
绍兴二年(1132年),孔彦舟在镇压洞庭湖农民起义时,因贪图战利品与部下内讧,被南宋朝廷问责。为逃避惩罚,他率部投降金朝扶持的伪齐政权,任行军都统,协助伪齐攻打南宋。伪齐灭亡后,他又转投金朝,被封为“广平郡王”,官至河南尹、南京留守,彻底沦为金人侵宋的鹰犬。
孔彦舟的叛变毫无政治理想可言,纯粹是利益驱动。他在金朝的仕途顺遂,得益于其残暴手段对金人的“利用价值”。例如,他随金将宗弼攻陷郑州、濠州等地时,以屠城震慑百姓;镇压太行山义军时,采用“斩草除根”策略,彻底消灭反抗力量。这种血腥镇压为金朝巩固统治立下“战功”,却让南宋百姓对其恨之入骨。
三、突破人伦底线:强纳亲女为妾的禽兽行径
孔彦舟的恶行远不止于叛国,更以违背人伦的暴行震惊世人。据《金史》《续资治通鉴》等史料记载,他因贪图亲生女儿美色,竟逼迫小妾承认女儿非己出,以便将其纳为妾室。具体过程如下:
兽性大发:孔彦舟的小妾生有一女,姿色出众。孔彦舟见女儿长大成人,竟起淫念,欲强纳为妾。
逼迫伪证:为掩盖乱伦丑行,他逼迫小妾对外宣称女儿是“与野汉私通所生”。小妾拒不从命,孔彦舟便将其送入军营,任士兵凌辱,迫使她违心承认。
公然纳妾:得逞后,孔彦舟将亲生女儿纳入府中为妾,甚至当着小妾的面蹂躏女儿,以炫耀其“雄性本领”。
这一行径彻底突破了人类道德底线,连金朝史官都在《金史》中斥其“荒于色,有禽兽行”。南宋百姓更是对其唾骂不已,称其为“人面兽心”。
四、临终献策:叛将的“最后疯狂”
孔彦舟的恶行并未因年龄增长而收敛。1160年,他病逝于汴京(今河南开封),临终前仍不忘向金朝皇帝完颜亮献策:“伐宋当先取淮南。”这一建议暴露了他至死不悔的叛国立场,也印证了其一生为金人卖命的奴才本性。
然而,孔彦舟的“忠诚”并未换来金朝的真正信任。完颜亮虽采纳其策,却对其暴行心存戒备,最终以“莫须有”的罪名将其处死。这一结局颇具讽刺意味:一个为利益不择手段的叛将,最终也被利益集团抛弃,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
五、历史评价:叛国与乱伦的双重罪人
孔彦舟的一生,是叛国与乱伦交织的罪恶史。南宋史书称其“无赖出身,贪财好色,反复无常”,金朝史官虽因其军事价值为其立传,却也直言其“禽兽行径”。后世史家更将其列为“南宋十大叛将”之首,认为其罪行远超一般降将:
政治层面:他三次叛变(宋→伪齐→金),彻底背弃民族大义,成为金朝侵宋的帮凶。
道德层面:强纳亲女为妾的行为,突破了人伦底线,被视为“人神共愤”的恶行。
军事层面:其镇压起义和屠城行为,虽为金朝巩固统治立下“战功”,却加剧了社会动荡,暴露了其作为工具的残忍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