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宋朝

周敦颐为什么改名

作者:Marshall2022-06-20      来源:历史资料网

周敦颐是北宋又名的理学家,作家。周敦颐又名周元皓,原名周敦实,字茂叔,谥号元公。那么问题来了,周敦颐好好的为什么要改名呢,是为了好听吗?

周敦颐原名叫做周敦实,为避宋英宗之讳,改名敦颐。“颐”是因为周敦颐研究的是道理学,讲究保养与修养。所以他改名的时候就用了颐字,颐的本来意思就是保养与修养。

宋英宗

宋英宗赵曙(1032年2月16日-1067年1月25日),原名赵宗实,后改名赵曙,宋朝第五位皇帝(1063年5月1日—1067年1月25日在位),宋太宗赵光义曾孙,商王赵元份之孙,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宋仁宗赵祯养子。

嘉祐八年(1063年)农历三月,仁宗逝世。夏四月初一,曹皇后发布遗诏,让赵曙继承皇帝位。文武百官进入宫廷,痛哭哀悼。韩琦读仁宗遗诏制命。赵曙到东殿接见文武百官。正式即位,是为宋英宗。四月初二,大赦天下,赐给百官爵加一等,奖赏各军。

赵曙想为仁宗守丧三年,命令韩琦代理军政事务,宰相大臣等不答应,赵曙才收回成命。四月初四,赵曙生病。派韩贽等人向契丹报告英宗即皇帝位的消息。四月初五,尊奉曹皇后为皇太后。四月初八,下诏请求皇太后共同处理军国要事。四月十四日,皇太后到小殿垂帘听政,宰臣又到小殿帘前上奏国事。四月十四日,制作受命宝印。四月十六日,任命皇长子赵顼为安州观察使、光国公。

避讳

避讳,封建时代为了维护等级制度的尊严,即说话写文章时遇到君主或尊亲的名字都不直接说出或写出,以表尊重。避免利用名字进行人身攻击,而冒犯君主或尊亲超然的地位。该词语出自《淮南子·要略》《颜氏家训·风操》《蒲剑集·屈原考》等。《公羊传·闵公元年》说:“春秋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这是古代避讳的一条总原则。

国讳指举国臣民,甚至包括皇帝本人,都必须遵循的避讳。本指皇帝本人及其父祖名字;故又称君讳、公讳。后来扩大,讳及皇后及其父祖的名字、皇帝的字、前代年号、帝后谥号、皇帝陵名、皇帝生肖等等。

在中国历史上的禁忌,必须退出君主,长老“名讳”的要求,通常仅限于君主,长辈,本名,字体的大小是没有必要的。

禁忌的是旧中国社会特有的现象,在本周开始,承秦,兴盛于唐宋至清代更完密共和国成立后废除。当时,皇帝或长辈的人不能直呼或直书其名,否则有佣金是在监狱里的禁忌,甚至失去了头部的风险。禁忌常用的方法是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其他含义的字来代替禁忌词。因此,中国的历史上有很多奇怪的现象,地方或事物的名称的名称改头换面。

避讳起于周,定于秦汉,盛于唐宋,极于有清,在其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突破古制,形成了完备而严苛的避讳制度。

避讳源于古老的语言禁忌,但最终演化为维护封建政治架构的工具。它不仅体现了封建社会等级制度的性质,而且给人的思想造成了极大的戕害。随着封建社会的灭亡,避讳制度也理所当然地成了历史的陈迹,但它所体现的封建等级观念至今仍有一定的影响,它所代表的“人、名合一”的迷信思想也仍有一定的市场,这与现代文明是格格不入的。

宋英宗

上一个: 秦桧为什么要害死岳飞,如果没有秦桧,岳飞会死吗

下一个: 历史上真实的王惟一是什么样的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