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字典》是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最早的名字叫《伍记小字典》,但未能编纂完成。自1953年,开始重编,其凡例完全采用《伍记小字典》。从1953年开始出版,经过反复修订,但是以1957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新华字典》作为第一版。
原由新华辞书社编写,1956年并入中国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新华字典》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历经几代上百名专家学者十余次大规模的修订,重印200多次,成为迄今为止世界出版史上最高发行量的字典。
《新华字典》是中国第一本按汉语拼音音序排列的小型字典。1953年新华辞书社编,主编者为语言文字学家魏建功(1901—1980)。1953年由人民教育出版社印行第一版,按注音字母顺序排列;以后续有修订,改用汉语拼音字母顺序,转由商务印书馆重排出版。
《新华字典》是新中国成立后出版的第一部以白话释义、用白话举例的字典,也是迄今最有影响、最权威的一部小型汉语字典,堪称小型汉语语文辞书的典范。
2020年8月10日,《新华字典》(第12版)正式首发。
修订历史
《新华字典》走过了50年的历程,它的十个版本不仅体现了不同语言文字的变化,也折射了不同历史时期的社会特征。翻开第一版,书的装帧设计还是线装书的样式,里边的字体都是繁体字和数量繁多的生僻字。
最为特殊的是,它的检字手段还是民国时期创立的音标,因为上世纪50年代初期,我国还没有公布现代的汉语拼音,而且这本字典几乎每一页都有图画、动物、植物、建筑、各种当时的农业和工业机械都绘制得栩栩如生。词典专家说,在书籍和纸张珍贵的年代,那就是当时的一本小百科全书。
“文革”时的修订本,不可避免地留下了特殊环境中的特殊痕迹。如“呼”的例句被要求增加“高呼毛主席万岁”。1971年修订本共改动1100余处,引用《毛主席语录》46条,打开字典,扉页上的“毛主席语录”等三行红色彩大字被印在非常醒目的地方。
“文革”后期,在人口多达10亿的中国,《新华字典》成为硕果仅存的一部字典。即使是1979年那次修订,虽已处在拨乱反正的年代,但受历史条件和观念制约,一些新的政治套话又不知不觉被增加进去。一些收入的注释和例句与当时形势已经不相适应,如“人民公社”、“总路线”等。
后来的几个版本,都反映了各个时代的语言和社会互动发展的轨迹,比如印刷和包装逐渐精良,字体的样式逐渐丰富,而词义和解释的修改也日渐丰富。
六七十年代的版本,各种“主义”和“思想”的词汇特别多,社会变迁新出现的词汇也多起来;七十年代的版本,出现了简化字;八九十年代则大量收录了经济、法律、技术的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