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隋朝

高句丽当初只是一个小国 杨广为什么劳师动众攻打高句丽

作者:Marshall2021-08-31      来源:爱上历史

对隋朝和高句丽很感兴趣的小伙伴们,历史资料小编带来详细的文章供大家参考。高句丽只是一个小国,杨广为什么要用百万大军去消灭高句丽?甚至打到隋朝灭亡呢?

华夏为中央之国,在古代,特别是秦汉之后,华夏的君主都以四方咸服,万国来朝为荣。只要国力允许,如有不服者,必发兵攻之。

高句丽建国在汉武帝所置汉四郡的玄菟郡。从立国之时起,就长期处于中原王朝的控制之下。隋炀帝登基之后,自然也希望高句丽继续臣服。高句丽不服,特别是威胁到大隋安全时,对于好大喜功的隋炀帝而言,必然是不会善罢甘休的。

一、隋炀帝杨广的骄傲

隋炀帝杨广,绝不是一个昏庸无能之辈,反而颇具才干。正因为有才能,杨广倒是非常自负。

杨广自登基之后,就给自己规划了一个宏大的帝业蓝图,年号都改为了“大业”,信心十足。而且,杨广绝对是一个执行力十足的人。他说干就干,倾全国之力去实现自己定下的目标。只是,因为过于急功近利,最后,反而将隋朝拖入了覆灭的深渊。

杨广年仅二十岁,就挂帅征伐南陈,一举活捉了陈后主,一统了江南,可谓是一战成名。

登基之后,杨广更是不遗余力的大搞建设,四处征伐,为实现“大业”的目标,奋斗不息。

杨广下旨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造巨型龙舟,修万里长城和驰道。

如果杨广有现代经济学家的头脑,这些大型工程,都是可以带动经济发展的民生工程。

只惋惜了,在杨广的运作下,这些工程全都成了隋朝百姓的沉重负担。

不过,这不重要。

在杨广看来,他正在大步实现自己的宏伟蓝图,而且距离成功是越来越近。此时的杨广眼中,只有民丰,粮足,国力强盛,还有自以为的百姓很幸福,根本看不到民间疾苦。

杨广的掩耳盗铃,不利于他做出正确的判断,反倒是进一步增强了他的自信,更确切地说,应该是自负。

杨广在大兴土木的同时,还宣威四方,东征西讨,南征北战。

隋炀帝收突厥,破契丹,平吐谷浑,威慑西域,迫使高昌王来朝,伊吾吐屯设献西域之地数千里。

杨广下旨,在新得的领土,即现在的青海、新疆等地增设了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郡。

隋炀帝将在五胡乱华时期,失去控制的西域地区,重新纳入了统治,扩疆数千里,有足以骄傲的资本。这也让杨广更加的自负。

不止如此,他还派兵平林邑(越南南部)、征流求(台湾地区)、战赤土(马来半岛),迫使真腊(柬埔寨)、婆利(马来半岛)、倭国(日本)等纷纷承认隋朝的宗主国地位,遣使入朝,称臣纳贡。

四夷之中诸如室韦等部,朝鲜半岛的百济等国,也纷纷遣使入朝,贡献方物。

隋朝随之达到了鼎盛期。

别说是隋炀帝了,不管是谁取得如此成就,也都会骄傲不已,自信心爆棚。

有了如此成就,骄傲的感觉是必须维持的。隋炀帝在决定征伐高句丽之后,不把高句丽“打趴下”,他是一定不会罢手的,除非真的是无能为力了。

二、高句丽的扩张

就在隋炀帝要实现“国富民强”、“万国来朝”的盛世蓝图之时,一个莞尔小国高句丽成了最扎眼的那个。

高句丽自立国之后,就不太“老实”,不断扩张。高句领曾以少胜多,降服过在五胡乱华中盛极一时的鲜卑。虽然,高句丽也数次被攻打,却如同不死小强一般,次次都能复活,而且,还越发展越强大,最终成了中原王朝的大患。

王莽曾将高句丽置于辽西郡的管辖之下,征召高句丽士兵,一起攻打匈奴。结果,高句丽士兵消极怠战,不断逃跑,惹怒了王莽,将高句丽改为了下句丽。

高句丽支援不积极,自己扩张却很积极,趁两汉交替之际,大肆攻伐周边部族,抢占人口、土地。

东汉建立后,光武帝刘秀曾派兵收复汉四郡中的乐浪郡,暂时遏制了高句丽对中原方向的扩张。

三国魏明帝时期,高句丽差点被魏幽州刺史毋丘俭灭国,王城丸都城被烧。毋丘俭误以为高句丽已灭,才让高句丽残部得以喘息。

五胡乱华时期,高句丽趁中原王朝无暇顾及之时,以朝鲜半岛北部为依托,大肆向辽东攻伐,将汉四郡全部纳入了囊中。

高句丽的扩张,引起了与之接壤的五胡十六国中前燕的不满。

名义上臣服东晋的前燕太祖慕容皝派兵侵入高句丽,焚毁了高句丽的王宫,复建的王城也再次被夷为了平地。

高句丽重修王城,慕容皝闻讯,再次派鲜卑大军将之夷为平地。那个惨呀!

之后,位于朝鲜半岛南部的百济也趁火打劫,袭击高句丽的最大城市平壤(原汉乐浪郡治所),还杀死了高句丽的国王。太惨了!

惨败之后,高句丽开始吸取教训,向中原学习,进行律法、教育和大军改革,让高句丽重新走向了强盛。

向强者学习,也可以很快变强,果然是不变的定律。

高句丽在中原方向,战后燕,并扶余,吞靺鞨、契丹;而在朝鲜半岛,大败百济,瓦解伽倻,收服新罗,完成了朝鲜半岛暂时松散的一统。

在南北朝时的北魏一统中国北方时,高句丽已经发展成了一个足以和北魏抗衡的王朝,达到了全盛期。

强盛的高句丽,危机到了南北朝之后,隋朝边疆的安全,是隋朝必须解决的。

三、大隋和高句丽的初次交锋

隋朝建立之后,隋文帝杨坚已经开始要求周边国家臣服,尊隋朝为宗主国。

高句丽自恃强盛,“治兵积谷,为守拒之策”,准备跟隋朝决一雌雄。

隋文帝杨坚相比隋炀帝杨广而言,要成熟很多。高句丽虽未表示臣服,隋文帝还要忙于隋朝建设,并未在意。

可是,高句丽竟然联合靺鞨先发制人,突然袭击了隋朝在辽西的军事重镇营州。

隋朝刚刚脱胎于五胡,边军战斗力十足,“营州总管韦冲击走之”,直接将高句丽来袭的大军给打了回去。

高句丽此举彻底激怒了隋文帝杨坚,派水陆大军30万攻打高句丽。

只能说,高句丽的运气太好。适逢连绵大雨,导致陆上的隋朝大军缺粮,瘟疫爆发;而海上的隋军又遭遇了大风,船只沉没。不得已,两路大军还未跟高句丽交战,就被迫撤退,死伤十之八九。

隋文帝出兵,虽然没有交战,却吓坏了高句丽,很快上表称臣。上表中,高句丽王很谦卑的自称“辽东粪土”。

隋文帝在高句丽臣服之后,虽然待之如初,但在隋朝君臣心中,高句丽却成了深深插入肌肤中的一根毒刺,是必取之而后快的。

四、隋炀帝三征高句丽

高句丽虽然在隋文帝时期,已经表示臣服,但是,还是依旧的傲慢,“籓礼颇阙(通缺)”,缺乏对宗主国必要的尊重。

这对于好大喜功,自信心已经爆棚的隋炀帝而言,是不可容忍的。这也是隋炀帝不惜倾全国之力,集结百万大军,征伐高句丽的主要原因。

只是,杨广的好大喜功,带来了不可预料的结果,最终引发了隋朝的大崩溃。

原本,征伐高句丽根本不需要动用那么多大军,只需要调集精锐大军一二十万,仿效当年卫青、霍去病攻打匈奴,对高句丽进行持续性的高精度、强力打击即可。隋军有强大的国力做后盾,慢慢蚕食高句丽,必能成功。

可是,隋炀帝杨广跟他大搞建设一样,急躁了。

按照《隋书》的记载,杨广一征高句丽,竟然征发了“总一百一十三万三千八百(将士),号二百万,其餽运者(运送粮食、装备)倍之。”

杨广甚至将朝廷都搬到了前线,让朝廷的大部分官员随行。

一下调动三百余万人,即使是在管理、调度能力超强的现代,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不要说隋朝了。

而隋炀帝在临阵指挥时,又犯了两个致命错误。

一是不允许将领轻兵掩袭,孤军独战。隋军之间必须相互通报,而且都要得到隋炀帝的允许,才可以行动,严重影响作战效率。

二是隋炀帝下令以收降、安抚为主,纵兵进攻为辅。这让高句丽士兵在抵挡不住时就请降,而前线的隋军只能停止进攻。高句丽士兵则趁机休整、固防,出尔反尔,继续跟隋军作战。隋炀帝一直执迷不悟,致使隋军的攻城战一直没有什么进展。

这种情况下,隋军只有失败的份。而第一次征高句丽失败,隋军还给高句丽留下了大量的物资、军械,反而增强了高句丽的实力。

第二次远征高句丽,则因为杨玄感叛乱,隋炀帝还未怎么作战,就因为军心不稳,被迫撤军。结果,又将堆积如山的物资、装备留给了高句丽。

到第三次征高句丽时,隋朝士兵早已无心作战,逃亡者无数。此时,隋朝内部,也已大乱,民变不断。

让人预料不到的是,高句丽这次竟然主动请降了。原来,高句丽经过了隋朝前两次的征伐,也早已困顿不堪,无力再战。特别是第二次远征时,隋朝大将来护儿还曾攻破了平壤城,虽然最后还是被赶了出来,却给高句丽人带去了深深的恐惧。这次,来护儿仍旧率一支隋军直逼平壤,可吓坏了高句丽王高元,只能以假降骗隋朝退兵。

杨广听说高句丽主动请降,很是高兴,竟然下令班师还朝了。

实际上,如果杨广再坚持一下,命报仇心切的来护儿继续进攻。有了前次攻入平壤的经验、教训,这次来护儿肯定能拿下平壤,那么高句丽很可能就被杨广灭了。

惋惜的是,杨广被骗了,等他准备再次组织攻打高句丽时,却因为隋朝内部的战乱,再也没能成行。最后,隋炀帝只能避居江都,靠对外部信息的不闻不问来安慰和麻痹自己,最终,死于江都兵变。

而隋朝,也最终亡于隋炀帝的好大喜功。

五、唐代最终蚕食了高句丽

唐太宗李世民时期,曾先后两次进攻高句丽。

第一次,唐太宗李世民御驾亲征,虽然被阻于安市城,却收复了大片的辽东土地,斩杀了大量高句丽精锐士兵。

第二次,唐太宗听取了群臣的建议,并未御驾亲征。他派李绩、牛进达、李海岸、薛万彻等唐代将领,率领数量不多,却灵活、精干的唐代大军,不断袭扰高句丽,让高句丽疲于应付,无法正常进行农业生产。

李绩等人打仗,就跟当年卫青、霍去病打匈奴一样,取胜后,劫掠、焚烧,然后,退兵休整。之后,再去,再回。士兵有了战利品,打仗也更卖力。

而被高句丽长期压迫的百济、新罗,也配合唐代大军,趁机渔利,不断蚕食高句丽的城池。

高句丽王被折腾到无奈,只好派儿子入唐代谢罪。

唐太宗则显示了大国君主的风范,该接待的接待,不过,该打的,还是要继续打的。这就是成熟君主所具备的特质。

杨广相比他爹杨坚和他的后辈唐太宗李世民,的确还是缺少了一些必须的素质。

做事,多数时候,比的就是耐心,就是矢志不移,不达目的决不罢休的决心和勇气。至于仁慈,那是在达到战争目的,决出胜负之后,才会有的施恩。

像杨广那样的举动,完全是本末倒置。

到了唐高宗时期,沿用了唐太宗时期的战略。

自654年开始,唐代持续不断的派兵对高句丽进行打击,高句丽的国力则不断被消耗。直到668年,唐代才算彻底平定了高句丽。

唐高宗时期,唐代派出进攻高句丽的大军,最多的一次也不过水陆军十万。以唐代的国力和疆域,完全可以支撑起这样规模的战争,而不给百姓带来过重的负担,直到将高句丽的国力消耗殆尽。

隋炀帝杨广,如果能够耐心一点,只派遣少量的精锐部队,驻扎辽东,以进攻代替防守,不断的袭扰高句丽,那么,不但可以解决边患,还可以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来发展生产,安抚百姓。此时,隋朝还真有可能不会那么快灭亡。

这就像当年韩国人郑国跑到秦国,游说秦始皇修郑国渠一样,虽然消耗了秦国大量的国力,大不了暂缓对外攻伐就可以了。而修好了郑国渠,却可以大大提高秦国的农业生产力。

只惋惜,隋炀帝杨广过于自负了,最终不但害了自己,还害了万千百姓,也将隋朝给彻底葬送了。

杨广

上一个: 全世界屈指可数中国乱世统一第二伟大皇帝:隋文帝的历史贡献

下一个: 秦朝和隋朝都没有修建大运河这个工程 杨广为什么执意修建大运河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