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的中国,在不断开放中踯躅前行。为了救国图存,很多知识分子积极学习外语,希望能将外国的现代文明尽快引入中国。有人学习英语,如曾纪泽;有人学习德语,如蔡元培;有人学习日语,如梁启超。学习英文自不必说,当时英国最强大。学习德文也不难理解,袁世凯练兵就是整体学习德国,军官就要学习德文。梁启超为何要学习日文呢?他的日文水平到底如何?
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梁启超逃往日本。直至1912年回国,梁启超在日本度过了14年的逃亡岁月。在这14年里,梁启超依然在孜孜不倦地宣传他的救国思想。与中国不同的是,他在日本接触到了很多用日文翻译的西方文明书籍,这让梁启超大开眼界。
明治维新让日本“脱亚入欧”,从整体上改变了日本的传统面貌。梁启超意识到,中国与其学习西方,不如学习日本更简单,因为日本与中国同属于东亚文化圈,且日本有成功经验可借鉴。正是在这种情况下,梁启超坚定了学习日文的决心。
不过,卿美兄推测,梁启超学习日文或许还有其他原因,比如提升自身影响力的需要与社交的需要。梁启超在日本14年,即使不会日文,生存也不是问题。但他要提高自己的影响力,就要与日本各界名流进行交往,如果不会日文恐多有不便。自身影响力的扩大,需要不断吸收现代知识,想获取第一手的资料,只有看书,看日文书。再者,当时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很多,优秀的留学生基本都熟悉日文,想做青年导师的梁启超如果连日文都不会,实在说不过去。
梁启超的日文基础如何呢?在梁启超逃往日本驻北京公使馆时,有个细节便说明了问题。
1898年9月21日,慈禧发动戊戌政变,抓捕维新派。梁启超紧急逃入日本大使馆。接待梁启超的是日本代理公使林权助。林权助是日本人,不会中文。梁启超又不会日文,两人只能借助文字书写交流。幸好中文与日文比较相似,他写一句,林权助写一句,梁启超就是这样依靠笔墨完成了沟通,得以安全逃到了日本。
有人说,梁启超在出国前已经具有一定的日文基础,但从此细节可以看出,即使真有基础,他的口语最起码也是不行的。所谓的基础,或许只是懂几个日文单词而已。有说法是,梁启超在去往日本的船上就开始学习日语。当时中国坐船去日本需要六天。这六天里,梁启超很可能学了一些基本的日常口语。
据日本人实藤惠秀的《中国人留学日本史》一书记载,初到日本的梁启超,依然是用笔墨与日本人沟通。但笔墨不方便随身携带,也不可能随时都有。梁启超为此颇感不便,他曾感慨说:“见东人不能谈论,且又身无笔墨”。可以想见,曾在中国叱咤风云的梁启超此时有多郁闷,貌似困兽一样。
不学好日文,梁启超很难在日本立足。应该说,25岁的梁启超开始学日文也是被迫的,是硬着头皮学的。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很多,恰巧有一位梁启超的同学罗普。罗普是康有为的嫡传弟子,与梁启超曾一同就读于广州万木草堂。罗普于1897年来到日本,比梁启超早一年,日文水平虽不高,但至少比梁启超强很多。平日,梁启超就像罗普请教,罗普也好为人师。两人后来居然联手编写了一本学习日文的教材《和文汉读法》,专供中国人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