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皮影戏,从整体艺术上看各地有许多共同之处,单就声腔音乐而言实为流派繁多。辽西朝阳地区,靠近河北省的凌源、喀左皮影戏演唱风格类似唐山、乐亭。建平县老河、泵河、黑水、三趟川,皮影演唱风格各异,韵味不同。辽南皮影又有南派北派之分,各有千秋。
凌源皮影戏道白、唱腔无统一规范,属区域性较强的民间艺术。滦州影戏道白为“乐亭口”,否则,从内行到观众均不承认。而东北影戏道白为乡音俚语,因所处地域不同,有的艺人发声吐字乡土韵调较浓。
如,有的将“押粮运‘草’”念作“押粮运“炒”,“着枪”念作“着抢”,更有甚者将“三、山、四、是”念作“山、三、是、四”,可当地观众看得懂听得清,尤感亲切,认为家乡戏家乡看理应如此。滦州影戏多是掐嗓演唱,声音高亢圆润,唱腔委婉细腻。
相比而言,东北皮影戏受二人转、东北大鼓、单鼓、民歌,特别是方言语调的直接影响,其唱腔较之粗犷豪放,短促平直。笔者所见,除靠近河北的朝阳地区西部外多数不掐嗓演唱。唱髯、净,用本功嗓,唱生、旦,用背功嗓,唱丑,本背功结合,俗称阴阳嗓。
东北皮影虽演唱风格不同,但除少数地区外,均已摒弃了“外牌子”、“杂枝子”及“曲牌聊套”的演唱形式,已形成了较完整的板腔体声腔音乐,简述如下:
慢板
慢板有的称作“大板”,有的也叫“大起板”,辽南地区称为“慢四六”。4∕4的节拍,为三眼板。节奏平稳徐缓,旋律性强,适于忧伤悲哀情感的内心描述,也可抒情叙事。虽为慢板,根据剧中情节要求不同,也有慢、中、快之别。
慢板起板的上下句最具板式特点,每句唱完均有大挂相接,中间数唱部分为上下句反复,数叙明快,节奏平稳,错落有致。这种板腔在运用中居多不是一气呵成,一板到底,多数为流水板锁住。
流水板
流水板各地称道不一,有的称为“二六板”、“二板”、“快四六”等。2∕4的节拍,为一眼板。它是皮影戏中诸多行当多用的基本板腔,抒情对话,景物描写均可应用。演唱速度根据情节要求而定,可快可慢,所以又有紧流水和漫流水之别。
快板
快板又分为紧打紧唱和紧打慢唱两种,紧打紧唱用1∕4记谱,紧打慢唱行腔自由,为复合节奏。这种板腔适于表现急促爆烈、焦灼激愤的情感。
散板
所谓散板,即是根据剧中情节的要求,演唱者自由发挥,无板无眼,不行腔不拉韵,半白半唱的一种声腔,也有人称为“摇板”。散板虽作为一种独立的声腔存在,但从没有一大段唱腔全用散板,常为唱几句散板后转入其它板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