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不知道:统一是历史大趋势,那么楚汉之争争的是什么?项羽霸权为何灭亡?的读者,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提到中国的大一统传统的开创者,大家首先想到的是秦始皇。
可是当时的人们并不满意秦朝的统治,不然也不会揭竿而起,用当时的话来说就是“天下苦秦久矣”!
这样一个不得人心的王朝,她创建的制度理应遭大多数人反对,那么为什么中国最终又走向统一了呢?
秦末乱世,是一段英雄辈出的时代,其中以刘邦、项羽为其中的佼佼者。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大一统建立秦帝国,于公元前207年,子婴诛杀赵高,去皇帝号,向先攻入关中的刘邦投降。
秦帝国灭亡,只用了短短14年。
当时的人民对秦朝的记忆只有苦痛,无尽的徭役与赋税,让人喘不过气的严刑峻法,还有山东六国故地之人对统一的抗拒心理,让这样一个强大的帝国轰然倒塌。
中国又迎来了命运的十字路口:郡县还是分封?
毫无疑问的是,项羽选择的是楚国的老传统——分封制。
战国时期的楚国,是封建中的封建,地盘虽大,却缺少整合,大部分贵族只顾着自己的土地和财富,让国家的动员能力成为诸侯中的倒数。
屈原想通过变法强国,却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最终走向失败。
秦亡后,项羽杀楚王熊心,自立为西楚霸王,并没有上皇帝尊号。
然后大肆分封诸侯。
把刘邦封到交通不便、土地贫瘠的汉中,并没有按照约定封关中王。
都说项羽有贵族气,但看他的格局和气量,也就那么回事。
他在分封诸侯时,大搞挑拨、制衡的策略,比如效仿周武王应对殷商后裔的策略,把三个秦朝降将分封在关中之地。
把燕王封为辽东王,却把燕王的部下封在了燕地,同样操作的对象还有赵王等诸侯。
更过分的是他嫌弃韩王功劳小,直接把韩王杀了。
项羽走的路线妥妥的霸权主义,天地之间唯我独尊。
他挑拨各诸侯矛盾,让他们无法和睦相处,彼此消耗实力,这样他就可以一直做诸侯的霸主。
刘邦一开始并没有多少选择。
封在汉中他是不满的,属下劝他忍下来,说银河也叫天汉,汉中是个挺不错的名字,吉利。
之后他抓住机会,趁着项羽调兵谴将与山东诸侯“友好交流”的时候,迅速出兵关中,重新占领了秦人故地。
早在第一次攻入关中时,萧何就把秦朝库房里的户籍、赋税等重要典册收集起来,如今正好用上。
在战乱时期,还有什么制度能比得上秦国的耕战制度呢?
刘邦都不用怎么修改,直接用现成的就行。
有了秦地的兵员、财赋,让刘邦有了争霸中原的底气,他可以经历一次次失败,他输得起。
但项羽却不行,他只要失败一次,就没有翻盘的可能,哪怕他武力值再强都没用,这是综合国力的差距,是制度上的差距,两者的动员能力根本不是一个量级的。
楚汉之争,本质上是两个政治集团的路线之争,一方是用郡县制的以刘邦为首的沛县集团;一方是用封建制的以项羽为首的彭城集团,结局大家都知道了。
刘邦在打败项羽后,并没有完全实行郡县制,而是采用过渡的“郡国并行”制度。
因为山东六国故地风俗各不相同,靠近关中的赵、魏、韩三晋之地与秦地风俗接近,实行郡县还可以,可是燕、齐、楚等地更崇尚任侠、浪漫,贸然实行秦法可能会引起反抗。
最终,经历文、景两代帝王,诸侯国权力渐渐收归中央,经历多年的磨合后,人们也接受了大一统,在齐人、楚人、燕人、赵人等称呼之上还有汉人。
甭管书上说什么“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实际上汉朝一直是“儒皮法骨”,根子上用的还是法家。
就像汉朝对外宣称是“内圣外王”,可他们教育皇子时却会说大汉用的是“王霸之术杂之”,不然那会有“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历史大势,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
统一乃是历史的必然,谁也无法阻挡。
曾经的西楚霸王何其勇猛,但当他妄想用分封统治天下时,也会被历史车轮碾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