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坚执政后杀了北周的六位王爷,过程是怎样的?感兴趣的读者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北周宣帝死后,通过政变把控朝廷的杨坚他十分清楚,当务之急除了控制朝廷之外,还要控制住京城的局势,做到挟天子以令诸侯。要想做到这一点,前提是必须要掌控住国家机器,迅速组建一个忠于自己的核心班子,清除异己,镇压反对势力。从某种角度而言,杨坚上台后所做的事情,和周宣帝刚即位时没有什么两样,只不过是手段不同而已。
杨坚首先排除皇室势力,清扫自己掌权的障碍。在此之前,杨坚为了平稳过渡,搬出了汉王宇文赞位于自己之上,但宇文赞是个荒淫好色之徒,对政治权术毫无概念,之所以被搬出来,只是杨坚的一种障眼法。但是宇文赞这个年轻人竟然毫不知趣,每天大摇大摆地前往朝堂,与杨坚同帐而坐,这让杨坚感觉碍手碍脚,但是一时间又无可奈何。
针对宇文赞荒淫好色的特性,刘昉特意找来几个女人,让她们浓妆艳抹地到相府去勾引宇文赞,结果宇文赞被迷得神魂颠倒。
如果说宇文赞是个没有脑子的主儿,清除他这个障碍尚且简单的话,那么已经来到京城的五王,则没有那么好对付。这五位藩王都是宇文泰的儿子,是周宣帝的叔父,都曾经在周武帝时期建功立业,在遭受周宣帝的排挤打压之后的宗室里,算是鹤立鸡群的人物。正因为如此,周宣帝才将这五个人放逐出京城。
周宣帝死后,五王一直到六月初四才到达京城,此时距离周宣帝驾崩已经过去了十多天,杨坚早已经掌控大局。五王眼见大权旁落,心中愤恨不已,准备联合京城其他诸王,从杨坚手中夺回权力。但是五王本是奔丧而来,没有想到杨坚会窃取权力,更谈不上有什么周密的应对之策。
事实上,从他们进入京城的那天开始,就已经进入了杨坚严密的监控之中,而且在他们到达京城的六天后,杨坚先发制人,以破坏执政的罪名,将周明帝的长子毕王宇文贤全家诛杀,给五王来个下马威,同时任命年幼无知的秦王宇文贽为大冢宰,取代汉王宇文赞。
杨坚的这种做法,明显已经对五王释放出警告信号,但是杨坚也清楚,五王虽然千里迢迢而来势单力孤,但绝不能轻视这些人的影响力,毕竟现在还是宇文家族的天下。杨坚的想法是,既要排除皇室势力,又不能过早地暴露改朝换代的野心。所以杨坚针对宗室藩王,制定的策略是八个字∶软硬兼施,捧杀结合。
杨坚并不想树立过多的敌人,他希望这些宗室亲王在他的八字策略下,能够知难而退,但是五王坚决要将这场斗争进行到底,所以杨坚必须采取强力措施,才能让自己在这场斗争中成为胜利者。
七月十六日,杨坚以周静帝的名义下诏,令五王不趋剑履上殿。杨坚的这种做法表面上看是显示五王的尊崇地位,事实上是一种障眼法,有着自己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五王进到京城后,与毕王宇文贤见过面,而且商谈过国事,结果宇文贤被人出卖,杨坚只杀宇文贤而暂时不追究五王,甚至给予他们特殊的荣耀,就是要向所有人显示自己的宽宏大量,将五王稳住后再逐一击破。
事实证明,杨坚的策略很成功,面对杨坚的示好,五王开始有些犹豫是不是要和杨坚展开你死我活的斗争,然而就在他们犹豫之际,杨坚开始出手。
不久后,杨坚突然造访赵王府,在府中找借口和赵王宇文招吵起来,结果回去后立即以周静帝的名义,为赵王安上个刺杀执政未遂之罪,将其全家诛杀,又以越王宇文盛与赵王串通为名将其诛杀,搞得人们还来不及反应,五王已经去其二。
就在人们都认为杨坚会对另外三王打击报复时,杨坚出人意料地加封两位皇弟以掩人耳目,暂时稳住局面。然而,就在人们刚刚平复恐惧的情绪时,杨坚于十月以诛杀赵王和越王同样的手段,诛杀了另外三王,分别是陈王宇文纯、滕王宇文迪和代王宇文达,算上先前诛杀的毕王宇文贤,杨坚自掌权伊始,一共诛杀了六位王爷。
从各种史料记载来看,诛杀六王事件显然是杨坚为消除政治威胁,而炮制出来的一桩冤案。诛杀六王事件发端于杨坚造访赵王府,在府中杨坚与赵王吵了起来,但通过史料记载,还是能看出杨坚故意罗织罪名的痕迹。
根据《周书·赵僭王传》的记载,是赵王邀请杨坚到自己的府邸喝酒,不是杨坚主动前去,《隋书·元胄传》的记载也一样。但是当时杨坚和五王已经形同水火,绝不可能双方还会坐下来一起喝酒,因此《隋书·高祖上》的记载隐藏了一些实情∶"五王阴谋滋甚,高祖赍酒肴以造赵王第,欲观所为。"
杨坚在内忧外患、百忙之中突然造访赵王府,应该是有备而来,不可能不做任何防备甚至对赵王有所行动,而且根据史料记载,当时在场的有滕王宇文道,可是案发后,杨坚却将当时并不在场的越王宇文盛牵连进来,其中的诬枉不言自明。至于史料上记载的寝室里饮酒、拔佩刀切西瓜、元胄破门入卫以身堵门掩护杨坚撤退等扣人心弦的记载,无非是模仿鸿门宴故事,虽然精彩但也有夸大演绎之嫌。
上台伊始,为了稳定京城长安的局势,下大力气笼络人心,并且将其党羽迅速安插进各个要害部门,尤其是军事和中枢机构。杨坚经过一系列的动作,成功清除了北周的宗室势力,同时得到了功勋贵族的支持,并通过三个系统的亲信,即自己的亲属故旧控制京城军队和各个要害部门,以李德林、高颖和虞庆则等人主持相府工作,利用刘昉、郑译等人把控中枢机构,算是稳定了朝廷,也稳定了京城长安的局势,这对于杨坚接下来掌控全国的局势至关重要。当然,从朝廷到京城再到全国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京城的局面得到控制之后,杨坚终于可以腾出手来,认真对付那些对抗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