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清朝

聊斋故事《荍中怪》

作者:Marshall2022-05-25      来源:爱上历史

《荍中怪》为《聊斋志异》第十篇。《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荍中怪》,亦作《荞中怪》,是《聊斋志异》中的一篇,作者蒲松龄,清代著名文学家。本文选自朱其铠主编《全本新注聊斋志异》中的卷一。

《荍中怪》是蒲松龄著作的《聊斋志异》中,卷一十篇,行文简短,寓意深刻。以第三人称的形式讲述了一个老人机智勇敢的与象征坏人的鬼作斗争,最后因为没做好准备而被杀了的故事。本文情节曲折,跌宕起伏,是一篇难得的知识性小故事。告诉我们,遇到恶势力,只要勇敢的站起来,机智的与之斗争,就不会白白的吃亏受欺负。

长山县有一个姓安的老头,非常喜欢干农活。人一上田地,就忘怀得失。所以,不管什么时候,他都能从早上忙到池月东上。乡里人看见,说他天生就是干农活的料。但也有人说他这么做事,田地看了都会害怕。

所有这些,他都不以为意。他常想,人生于天地之间,恐怕,免不了是要干农活的。既然要干,那就要干好它。就算是死,也要死在干农活这件事上。那才不虚此生。百多年后,人们会说,这种死在工作岗位上的精神,是很值得敬佩的。

这一年秋天,荞麦成熟,丰收在望。于是,他雇了些佣工,来帮忙收割。收割时,安老头总要求帮工们一定要把收割好的麦子堆成一堆,然后,放在田垄边上。就这样,田垄边上,就多了许多神态安详的老头。

不过,那时,长山县却不大太平。邻近村落,不时传来庄稼无缘无故被偷的消息。安老头对此很是担心。于是,他命令佃户们乘着月色,把收割好的荞麦,用手推车运回场上,而自己则在他们装载回去之后,留下来,巡察守护。

佃户们一走远。安老头就把头枕在戈上,准备在这野外躺上一会,先休息一下,等会儿再去巡看。可眼睛刚一闭上,耳朵边就传来咋咋的响声。这声音听起来,像是人踩踏在荞麦根茎上发出来的。

安老头心下猜测,这可能是那偷盗庄稼的贼来了。于是,他急忙抬起头来,可眼前出现的却是一个怪物。它足足有三米多高。头发却是红色的,跟火一样,在皎洁的月光下,异常显眼。脸上的胡须,一根根向外张着,突着,看起来,蓬松,杂乱。这时,怪物已近在身边。样子看起来非常凶恶。

安老头,从来没有见过这么恐怖的怪物,内心非常害怕,可一时又想不出周全的计谋,好逃脱眼下的危险,就随身跃起,拿起长戈,狠狠地刺向怪物。

那怪物,被突如其来的长戈攻击,一下子闪躲不及,身体中了一刺,疼得它轰轰大叫。安老头只觉得声如惊雷,因此不敢再次攻击。可刚一犹豫,那怪物已逃遁而去。安老头害怕怪物还会再来,所以,赶紧把长戈背上,撇下那一堆堆尚未运载的荞麦,踏上归途。

半路上,恰好遇见佃户们从场地上回来,安老头赶紧告诉他们自己刚才所见到的怪物,并劝告他们不要再回去。大伙并不大相信安老头的话。但是因为不用再劳作,他们也乐得清闲,于是,就听了安老头的话,都回去了。

第二天,他们把那些已运回场地的荞麦拿出来晾晒。忽然,天空中又响起了轰隆隆的雷声。安老头,一下警醒过来,惊恐地对大家伙说:“那怪物来了。那怪物来了。”话一说完,撒腿就跑。众人不明就里,两脚也跟着划动起来,四散开去。

过了一会儿,场地上并没有出现什么异常情况,大伙才渐渐又聚集回来。这会儿,安老头命令佃户们先安设好弓弩。怪物一来,乱箭齐射,必定让它吃不了兜着走。

第二天,那怪物果然又来了。那些设好的弓弩,按计划,也都一齐发了出去。怪物瞬间就给吓跑了。只是不知伤着它没有。接下来两三天,它竟然不再来了。大伙这才松了一口气。

就这样,时间一天天过去。荞麦也到了可以收仓封存的时候了。只是,场地上还留有不少麦秸秆。散乱不成系统。安老头又吩咐众人,把这些都收起来,叠好,垒积为一个个秆垛。自己还亲自爬到垛上踩严踏实。垛,越垒越高。等这垛叠到有数尺高的时候,安老头,站在上头,遥望远方,忽然,他神色慌张地说:“不好,那怪物又来了。”

大伙一听这话,赶紧跑去寻找弓弩,可显然太慢了,还没等大伙把武器拿回来,怪物已经扑到安老头身上去了,并用它那长戈状的牙齿,在安老头的额头上狠狠地咬了一口,接着,轰隆隆的雷声,又消逝在天际。

众人这才登上荞麦垛,上去一看,只见安老头的前额被咬下一个手掌般大的窟窿,人也昏了过去。大伙赶紧把他抬到家中,刚一进门,人就走了。

后来,那怪物也不再出现。大伙,也不知它究竟是什么怪物,只是觉得这事确实有些蹊跷。它似乎只伴随着安老头,悄悄地来;又只伴随着安老头,悄悄地去。安老头要是泉下有知,也该瞑目了。

蒲松龄

上一个: 孝庄皇后是不是皇太极一生的挚爱

下一个: 聊斋故事《宅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