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代十国的纷乱局势中,孟知祥宛如一颗璀璨的流星,划过历史的天空,以其独特的军事才能和政治智慧,在西南地区建立了后蜀政权,书写了一段波澜壮阔的传奇故事。
早年经历:出身将门,崭露头角
孟知祥,字保胤,出生于邢州龙冈(今河北邢台)。他出身军人世家,父亲孟道是邢州将校,伯父孟方立更是保义军节度使,控制着邢、洺、磁三州。不过,在与河东李克用的斗争中,孟方立逐渐败下阵来,最终服毒自杀,孟迁也投降了李克用,邢州孟氏举家迁往太原。
年轻时的孟知祥便展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得到了晋王李克用的赏识,被任命为左教练使,并娶李克让之女琼华长公主为妻,成为李克用的侄女婿。这一身份为他日后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天佑五年(908 年),李克用病逝,长子李存勖嗣为晋王,孟知祥凭借着自己的能力和人脉,被任命为中门使。此前,多任中门使都因得罪他人而被杀,孟知祥敏锐地察觉到其中的危险,请求更换职务。李存勖改任他为马步军都虞候,并要求他推荐继任人选,孟知祥推荐了郭崇韬,这一举措不仅展现了他的识人之明,也为他日后与郭崇韬的合作埋下了伏笔。
后唐同光元年(923 年),李存勖称帝,建立后唐,灭亡后梁后,定都于洛阳,将太原府升格为北京,任命孟知祥为北京留守、太原尹。这一系列的重用,使得孟知祥在后唐政权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牧守西川:临危受命,稳定局势
同光三年(925 年),后唐庄宗李存勖任命郭崇韬为招讨使,随同魏王李继岌一同征讨前蜀。郭崇韬临行前,向后唐庄宗推荐孟知祥,认为他是平蜀后镇守西川的最佳人选。不久,前蜀灭亡,后唐庄宗便任命孟知祥为成都尹、剑南西川节度使。
孟知祥接到任命后,赶往洛阳陛辞。李存勖设盛宴款待,与他畅聊平生,言谈甚欢。然而,李存勖却对郭崇韬心存疑虑,要求孟知祥到成都后将其杀害。孟知祥却认为郭崇韬是国家有功之臣,不应轻易杀害,表示到成都后观察其是否有异心再做决定。
同光四年(926 年),孟知祥抵达成都,而此时郭崇韬早已被冤杀灭族。不久,李继岌班师东归洛阳,先锋康延孝在中途反叛,攻破汉州(今四川广汉)。孟知祥迅速采取镇压措施,派大将李仁罕会合任圜、董璋的部队前去镇压,俘杀康延孝,收降其部将李肇、侯弘实等人,成功稳定了西川的局势。
同年四月,唐庄宗在兴教门之变中被杀,李继岌也在渭南遇害。李克用养子李嗣源被拥立为帝,是为后唐明宗。孟知祥逐渐萌生了据蜀称王的念头,他开始训练兵甲,扩大兵力,增设义胜、定远、骁锐、义宁、飞棹等军,由李仁罕、赵廷隐、张业等亲信统率,为日后的独立奠定了军事基础。
履拒诏命:抗衡朝廷,维护权益
后唐明宗统治时期,孟知祥与朝廷之间的矛盾逐渐激化。天成元年(926 年)六月,孟知祥加拜侍中。宰相任圜以太仆卿赵季良为三川制置使,制置两川赋税,同时催促孟知祥上缴剩余的二百万缗犒军钱。孟知祥大怒,不肯奉诏,还将赵季良扣留在成都。
天成二年(927 年)正月,李严作为监军前往成都。李严此前曾出使前蜀,回朝后又献灭蜀之策,深为蜀地百姓所痛恨。孟知祥非常恼怒,亲率大军至边境迎接,希望能吓退李严。李严抵达成都后,孟知祥设宴招待,席间李严出示诏书,要求孟知祥诛杀仍留在蜀地的前任监军焦彦宾。孟知祥不听,命客将王彦铢拿下李严,随即将其斩杀。唐明宗得知后,也无法追究此事,还派客省使李仁矩将孟知祥被扣留在凤翔的家属送到成都,以示恩德。
此后,后唐朝廷多次向孟知祥索要财物和兵力支持,孟知祥都以各种理由拒绝或推脱。例如,天成四年(929 年),唐明宗欲在南郊祭天,派遣李仁矩前往西川,向孟知祥索要一百万缗助礼钱,孟知祥认为这是朝廷要在经济上拖困自己,推辞不肯出钱,后因实在无法推辞,只得出了五十万缗。
举兵反叛:联合盟友,对抗朝廷
安重诲怀疑孟知祥有反叛之心,命亲信将领分守两川治下各州,并以精兵充当他们的牙军。天成四年(929 年),安重诲以夏鲁奇为武信军节度使、李仁矩为保宁军节度使、武虔裕为绵州刺史。武虔裕是安重诲的表兄,而李仁矩素与东川节度使董璋不睦。孟知祥与董璋皆忧惧不已,都认为朝廷将要讨伐两川。
董璋忙遣使求婚,希望与孟知祥结成同盟。孟知祥听取赵季良的意见,与董璋联姻缔盟,一同对抗朝廷。二人同时表奏朝廷,要求朝廷撤回夏鲁奇、李仁矩等人。长兴元年(930 年)九月,董璋举兵反唐,攻破阆州(今四川阆中),擒杀李仁矩。孟知祥不久也举兵响应。唐明宗下诏削夺孟知祥的官爵,命天雄军节度使石敬瑭率军征讨西川,并以夏鲁奇为其副将。
然而,唐军在征讨过程中遇到了诸多困难。长兴二年(931 年)正月,李仁罕攻破遂州,夏鲁奇自杀。石敬瑭在剑门与赵廷隐交战,大败而回。唐军的后勤供给也出现问题,最终不得不撤军。不久,安重诲以离间孟知祥、董璋等人的罪名被杀。后唐明宗将西川进奏官苏愿、进奉军将杜绍本遣回西川,招抚孟知祥,称其留在洛阳的家属皆安然无恙。
吞并东川:消除隐患,壮大实力
孟知祥得知家属无恙,而安重诲也已被杀,便欲邀董璋一起向朝廷谢罪。但董璋却不同意,他认为孟知祥的家属安然无恙,而自己的子孙却被杀害,拒绝谢罪。孟知祥三次遣使劝说,都被其拒绝,便让观察判官李昊前去晓以利害。董璋认为孟知祥出卖自己,盛怒之下出言侮辱李昊。李昊便劝孟知祥攻打董璋。
此时,董璋已经抢先对孟知祥动兵,攻破了汉州。孟知祥亲率赵廷隐等人迎战,与董璋对阵于鸡距桥。两军刚刚交战,偏将张守进便投降西川军,孟知祥趁机大败董璋。董璋败后,想让儿子董光嗣投降孟知祥,以保全家族,但董光嗣宁死不屈,父子一同逃走。不久,董璋逃到梓州(今四川三台),却在兵变中被杀,董光嗣也自缢而死。孟知祥遂吞并东川,占据两川之地,实力大增。
建立后蜀:登基称帝,开启新篇
长兴四年(933 年),后唐明宗李嗣源封孟知祥为蜀王。应顺元年(934 年)正月,孟知祥在成都称帝,建立后蜀,改元明德。他宣布不再受后唐管束,自己当王,把成都定为国都。这一做法得到了西川、东川的百姓支持,各地割据势力也表示认可。
然而,孟知祥的帝王生涯却十分短暂。他在位仅七个月,便因风疾突发而卒,终年六十一岁,庙号高祖,谥号文武圣德英烈明孝皇帝,葬于和陵。
孟知祥的一生,是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他从后唐的重臣逐渐走向独立,在乱世中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建立了后蜀政权,为四川地区在五代十国时期的相对独立和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虽然他的统治时间不长,但他的影响在后蜀持续了很久,为后蜀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