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教案(英文:Kucheng massacre)是光绪二十一年六月十一日(1895年8月1日)发生于福建省古田县的一场教案。古田教案是义和团起义前(1899-1901年)最严重的教案(传教士及基督徒与异教徒直接的冲突)。
古田教案事件背景
1892年,江西赣州人刘祥兴以钉秤补碗为生来古田创立斋教会。
而值得注意的是,同时期的斋教与外国基督教会之间的矛盾远不如满清当局与底层百姓之间的仇恨激烈。根据《古田县志》记载,当时“厥后风气渐开,信教自由,猜嫌既泯,情感遂深。历今年久,民教相安,鲜有交涉事件。”
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清朝在与英国的第一次鸦片战争中战败。清政府代表在泊于南京下关江面的英军旗舰康华丽号(亦译作皋华丽号)上与英国签署《中英南京条约》。此后数十年内,大量英国传教士进入福建进行传教活动,宗教冲突时有发生。
教案发生的古田县并不属于当时中英已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允许英国传教士传教的区域,当时英国圣公会差会(CMS)等在闽基督教会内部也有人反对在古田县进行非法的传教活动,并也注意到了传教士参与鸦片贸易、强租地界和包庇教民违法行为等非法行动。
古田教案事件经过
1892年,刘祥兴、柳阿七在福建古田创立斋会,三年中发展会众三千余人。1895年,刘祥兴等以抗税为号召,酝酿发动起义,被古田英美传教士侦知,英美驻福州领事根据传教士的情报,向闽浙总督边宝泉告警。边宝泉立即派兵前往镇压。刘祥兴被迫提前行动,动员斋会群众把斗争矛头指向告密的外国传教士。
8月1日,三百多名斋会会众向古田英美传教士聚居区花山进发,围攻教会修养院,杀死英国传教士史荦伯夫妇等11人,伤5人﹐焚房2幢。斋教会的暴乱爆发于1895年8月1日。根据参事者的供述,举事前制定的方案有三:其一,攻打古田县城;其二,攻打安樟村富户;其三,攻打华山外国教士。
但从攻打华山的情况来看,原先出发时浩浩荡荡二三百人,真正行进到华山时,仅剩百余人,发起进攻时,实际袭击的才十来人,在外接应或附合助势的也才三十多人,其余多畏惧入山林等候。古田教案的五名主要遇难者,左二与左三为史荦伯夫妇
古田教案仅幸存五人,其中有两个是史荦伯的孩子:一个摔断了一边膝盖,另一个被戳瞎了一只眼睛。
古田教案事件影响
在中国近代历史上,随着西方传教士的登陆和涌进,中国人民的反洋教运动也逐步兴起。1895年的古田教案就是中国人民反洋教运动中的重大事件之一,也是近代福建案情最严重、影响最深远的教案。本文根据各种有关文献和档案资料,借鉴学术界已有的研究成果,试图对古田教案的来龙去脉做比较全面、深入的审视和探讨,以期抛砖引玉,使人们对该事件乃至对近代中外关系和中西文化交流予以更多的关注,且有更客观、公正的认识和理解。
文中介绍了英国圣公会在福建和古田的拓展历程及其所引发的先期教案,阐述了关键人物史荦伯个人的传教活动与影响,叙述了华山惨案发生的经过,分析了古田教案前夕的特定背景和机缘、特别是教会、斋会、地方政府三者之间的对抗与互动,由此说明古田教案的发生是一种偶然中之必然,它是近代中国人民藉秘密会社的形式而展开的反清反洋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
同时,本文也详述了华山惨案发生后中外各方围绕案件审理、调查、议结而展开的较量、博弈与折衷、妥协,揭露了西方列强恃强凌弱的侵略本质,阐明了弱国无外交的道理,肯定了在具体问题上福建有关地方官员据理力争的节气和灵活斡旋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