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子仪(697年-781年),字子仪,唐代中兴名将、政治家、军事家,寿州刺史郭敬之的儿子。下面历史资料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的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宋朝时期的著名文学家范仲淹有诗云:令公名望冠萧何,菖毫储勋汝更多。心服蛮夷都将相,身扶国祚宰山河。
这首诗中所大力评价的便是唐朝时期的著名军事家,政治家郭子仪是也。这个郭子仪极有才华,在当初安史之乱爆发之后,就一直为国家南征北战,不管受到何委屈,始终不变自己的本心。在修复长安地区之后,又发生了仆固怀恩叛乱之事,唐代宗就任命郭子仪为灵州大都督,带领军队前去镇压叛贼。有郭子仪出马,这些叛乱仿佛没有什么多大的问题,很快就被镇压下来。
但这仆固怀恩颇为固执,不久之后又与回讫、吐蕃等少数民族勾结,共同入侵唐王朝,对唐王朝的统治产生威胁。郭子仪及时出征,并圆满完成任务,再次得到众人的刮目相看。
或许是觉得唐王朝的统治不能长久吧,原本已经投降于唐王朝的仆固怀恩又再次发生反叛,他放纵士兵对唐朝边境进行烧杀抢掠,导致边境地区情况极为紧急。在这种背景之下,郭子仪被任命为灵州大都督,带领军队前往镇压。首先仆固怀恩的儿子在前线被唐朝方面一位部下杀死,并将其首级传回京城,而这支叛贼的军队得知郭子仪前来的消息便主动归降。儿子遭到杀害,仆固怀恩十分害怕,便丢下母亲独自逃往灵州。
也是在这一年,仆固怀恩自知凭借自己的实力不足以与唐朝方面相对抗,因此便与吐蕃、回讫等部落相勾结,共同入侵唐王朝。唐太宗命令郭子仪驻守在奉天地区,并询问他如何才能更好的抵御敌军的入侵。在郭子仪看来,这仆固怀恩虽然有本领,但他却对于治理军队没有才能,而且那些士兵本来就是他以前的部下,他们又怎么能够与他刀戎相见。
不久之后,仆固怀恩方面的联军就直逼奉天,众将士都请求出战,但郭子仪并不认同。因为叛贼多是他原本的故下,若是他不主动发起进攻,那他们自然会改变主意,从而不战而降。果不其然,郭子仪方面一昧的坚守,反而让敌军主动退去。
永泰元年,郭子仪奉旨带领河南一带的军队驻守在河中府一带。这个时候的仆固怀恩仍然没有放弃自己侵略唐王朝的计划,他甚至还得到了党项、土谷浑等更多少数民族部落的支持,集结到了30万人的军队,再次对唐朝方面发起了侵略战争。他们很快就占领了凤翔、晋州等地,将目光对准了奉天。唐代宗命令一位大臣带兵驻守在渭桥,而他自己则亲自率兵驻守在宛中一带,郭子仪则率领军队一万驻扎在战斗最前线泾阳,随时抵御敌军的入侵。
在郭子仪带领军队到达泾阳的时候,敌军已经成功地包围了整个城池。郭子仪知道,此时唯有拼死一战才能成功收复,因此就命令多位手下独挡一面,而自己却率领着2000人的骑兵部队,打入敌军阵营之中。
这回讫方面原本就是听说郭子仪去世,唐代宗驾崩的消息这才与仆固怀恩联合起来。在听说郭子仪如今健在,这才知道自己上了仆固怀恩的当。又加上此时的郭子仪单刀前去赴会,拜见回讫首领,并用民族大义来责怪他们,这才让回讫方面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重新与之交好。
或许是上天都在眷顾他们,仆固怀恩突然抱病去世,没有了统一的首领,回讫立马答应退兵。而吐蕃方面发现郭子仪竟然与回讫有了来往,心中很是疑惑,又不知道事情真相,干脆便趁着夜色逃跑。而郭子仪则趁机发动追击,最终大败吐蕃军队,斩首五万余人。
不久,华州节度使周智光也反叛,唐代宗命令郭子仪带领军队前往讨伐。谁料华州将领得知郭子仪亲自带兵前来的消息之后,竟然立刻将其斩首,并将首级送往京城。说来也是好笑,但也足以看出这郭子仪当时的声威之大,竟然已经到了不战而降的地步。
这吐蕃野心勃勃,大历二年,吐蕃再次入侵泾州,朝廷让郭子仪前往抵御。郭子仪在灵州地区与敌军交战,斩首两万余人。紧接着,郭子仪又带领军队五万人前往奉天一带,最终在白元光大破吐蕃军队。在任务成功完成之后,郭子仪便返回京城向皇帝述职。当时朝中那些权臣都认为吐蕃方面频繁对边境地区发起侵袭,那些普通的将领根本无力阻挡,因此就干脆命令郭子仪前往前线,维护唐朝边疆的稳定。
郭子仪虽然年老,但他也欣然接受了任命,前往任职。直到之后再次挫败吐蕃入侵之后,他这才回到京城在觐见皇帝。
这时,他主动请求皇帝辞官归家,毕竟他已年过古稀。但并未得到唐代宗的允许,之后唐代宗便驾崩了,唐德宗继承皇位,郭子仪继续受到重用,奈何这个时候的他已经重病,在身不日之后就因病去世,享年85岁。对于这个结局,不止皇帝不能接受,甚至连普通百姓也是如此,他们都为郭子仪的去世感到惋惜,奈何生死在天,这种情况谁也无法改变。
陆贽曾这样评价他:天宝之季,寇陷二京,时则先臣子仪,翼戴肃宗,戡定祸乱,再造区夏,於今赖之。
如这段文字中所说的那样,这郭子仪确实是唐朝再生父母一样的存在,若是没有郭子仪坚持不懈的努力,那么或许唐王朝早在安禄山的叛乱以及吐蕃方面的多次进攻中不复存在。虽然也几次遭到奸臣的沦陷,但郭子仪最终还是凭借自己的本领立足于朝堂之中,得到文武百官的尊重,也得到了百姓们的爱戴,让他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之中屹立不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