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麟(1817年1月30日—1890年4月24日),字雪琴,号退省庵主人、吟香外史,祖籍衡永郴桂道衡州府衡阳县(今湖南省衡阳市衡阳县渣江),生于安徽省安庆府(今安徽安庆)。作为清朝晚期杰出的军事家、书画家,彭玉麟不仅以湘军水师的创建者身份闻名于世,更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列为“中兴四大名臣”,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早年经历:从书生到军事将领的蜕变
彭玉麟的早年生活并不顺遂。他自幼家境贫寒,父亲早逝,族人夺其田产,迫使他避居衡州府,就学于石鼓书院。为了生计,他曾在衡州协标营充任司书,月支饷银以养家糊口。然而,彭玉麟并未因此沉沦,他凭借自己的才华和勤奋,逐渐在当地崭露头角。衡州知府高人鉴偶然间见到他的文字,极为称赏,并招其入署读书,旋补附学生员。这段经历不仅为彭玉麟打下了坚实的文化基础,也为他日后的军事生涯奠定了思想基础。
道光末年,彭玉麟曾参与镇压李沅发起事,展现出了非凡的勇气和军事才能。此后,他前往耒阳为人经理典当业务,以典当资募勇虚张声势阻退逼近县境的太平军,进一步积累了实战经验。咸丰三年(1853年),彭玉麟受曾国藩之邀,加入湘军,与曾国藩共同创办湘军水师,从此开启了他辉煌的军事生涯。
湘军水师:近代海军的奠基之作
彭玉麟是湘军水师的创建者,他深知水师在战争中的重要性,因此倾注了大量心血。在衡州与曾国藩共同创办湘军水师时,他亲自购买洋炮、制造大船,并制定了详细的船制和营制章程。这些举措为湘军水师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随后的战争中,彭玉麟率领湘军水师屡建奇功。咸丰四年(1854年),他在湘潭之战中击败太平军,以功叙知县。此后,他随军攻陷岳州、武汉、田家镇等地,屡败太平军水师。特别是在半壁山之役中,他以知府记名,展现了出色的指挥才能。咸丰六年(1856年),他督水师破九洑洲,进而截断天京粮道,为太平天国起义的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
彭玉麟不仅善于指挥作战,还注重水师的建设和发展。同治七年(1868年),他与曾国藩奏定长江水师营制,设立提督一员、总兵五员,以六标分汛,营哨官七百九十八员,兵万二千人。这支队伍成为中国近代海军的雏形,对内维护治安,对外防止列强兵轮入侵,确保了辖区数十年的安澜。
中兴四大名臣:晚清政坛的璀璨星辰
彭玉麟与曾国藩、左宗棠、胡林翼并列为“中兴四大名臣”,这不仅是因为他在军事上的卓越贡献,更是因为他在政治上的清廉刚直和爱国情怀。彭玉麟一生不慕名利、清廉刚直,以“不要命、不要钱、不要官”著称。他多次辞官不就,自称“以寒士始,愿以寒士归”,展现出了高尚的品格和情操。
在晚清政坛上,彭玉麟以其独特的魅力和影响力赢得了广泛的赞誉。他善于发现和利用人民的力量,主张众志成城、通力合作以抵御外侮。在中法战争中,他奉旨赴广东督办军务,率部进驻虎门,上疏力排和议,表现出了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杰出的军事家素质。他推荐老将冯子材出山带兵,并调集湘军4000人由海道前往增援,为镇南关大捷的取得奠定了坚实基础。
书画才情:梅花寄情,诗书超俗
除了军事和政治上的成就外,彭玉麟还是一位杰出的书画家。他尤以画梅闻名于世,所绘梅花“老干繁枝,鳞鳞万玉”,被曾国藩称为“兵家梅花”。彭玉麟的梅花画作不仅技艺高超,更蕴含了他对初恋情人梅姑的深深思念。他立誓要用余生画十万朵梅花以纪念梅姑,这一举动不仅展现了他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也体现了他作为艺术家的独特情怀。
彭玉麟的诗文作品同样超凡脱俗。他的诗作气盛言直、别有风格,诗文作品由友人俞樾整理为《彭刚直公奏稿》和《彭刚直诗集》。这些作品不仅记录了他的军事生涯和政治思想,也反映了他对人生、爱情和艺术的深刻感悟。
晚年生活与历史评价
彭玉麟晚年累官至两江总督兼南洋通商大臣、兵部尚书,封一等轻车都尉。然而,他并未因此沉溺于官场享受之中,而是继续保持着清廉刚直的本色。光绪十四年(1888年),他扶病再阅长江水师,以衰病开缺回籍。光绪十六年(1890年),彭玉麟病逝于衡州湘江东岸退省庵,享年七十五岁。他去世后,朝廷赐赠太子太保,谥号“刚直”,并为他建了专祠以示纪念。
彭玉麟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辉煌的一生。他以湘军水师的创建者和中兴四大名臣的身份在中国近代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的清廉刚直、爱国情怀和艺术才华不仅赢得了后世的广泛赞誉和尊敬,也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和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