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之战,是我国历史上最早、规模最大的包围歼灭战。不清楚的读者可以和历史资料小编一起看下去。
历史上大名鼎鼎的长平之战的故事到现在都广为流传着,通过这一事件,还演变出来一个成语“纸上谈兵”。其实这是一个贬义词,主要说的就是空有口头的理论,但是实际上什么都做不到,纸上谈兵的主角是赵国的赵括,他因为长平之战的失败,被嘲笑了千年。但是如果我们细细研究的话,就会发现,这并不是赵括一个人的过错。
有人说,如果当时不是赵括指挥这场战争,会不会就不会是赵国几十万士兵白白葬送性命的一个结果了?当时的社会七国鼎立,这场战争也显得尤为重要,长平之战之后,奠定了秦朝实现大统一的基础。如果是赵国打赢的话,那么历史将会是另外一个局面。
因此,秦国和赵国都深知这场战争的重要性,都做好了十足的准备,双方可以说是势均力敌。虽然当时的秦国已经是“强秦”,外交和经济都达到了空前繁荣,而士兵们也是斗志昂扬,被称为“虎狼之师”,但是当时的赵国也不弱,它是唯一能和秦朝抗衡的一个大国。
这样一场重要的战争,指挥人就显得更加重要了。赵国的皇帝为何要派出赵括来指挥作战呢?很明显,当时的赵王其实还没有明白这场战役的重要性,对于战争的策略也是一直摇摆不定的。在刚开始的时候,取消了廉颇的指挥,让不少百姓表示不服,导致了将士们和君主有了隔阂。
而另一边的秦军,上下团结一心,分工明确,在外交上面和军事上面双管齐下,当时的秦昭襄王和秦宣太后同心协力。而且在战场上还有着一位号称“天才”的将军白起,白起在战场上所向披靡,几乎是战无不胜,有这样的一位名将以及秦昭襄王这样敢闯敢干,心思周密的君王,为长平之战的胜利打下了结实的基础。
综上所述,其实当时长平之战的胜利已经非常明显了,无论赵国是派谁来,最后的结局都是一样的,虽然赵国的士兵擅长骑射,但是综合来看,秦朝的优势更加明显一些。而上千年以来,赵括一直背下了长平之战失败的锅,其实啊,主要的责任还是在于赵国的皇帝,是他的犹豫不决和排兵布阵,选人不佳才会导致长平之战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