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与楚国大战,三晋为什么会站在秦国一边?这是很多读者都比较关心的问题,接下来就和各位读者一起来了解,给大家一个参考。
当张仪把楚国反反复复地耍了好几遍之后,楚怀王忍无可忍,决定对秦国用兵。
对于楚怀王的这个决定,楚国国内有不少人表示反对,认为楚国打不过秦国,贸然出兵只能是自取其辱。
从历史关系上来说,由于晋国和魏国的存在,秦国和楚国的关系一直都很好。
但在楚怀王时代,晋国早已烟消云散,魏国则是苟延残喘,秦国和楚国只是维持着表面友好,地缘矛盾早就处于被引爆的边缘了。
于是楚怀王决定顺势而为,倒也可以理解。
但问题就在于,楚国想要真正威胁到秦国,需要一点运气。
秦国最重要的两大经济区——关中经济区和成都经济区的确都在楚国的威胁之下,但如果对手只是楚国,那么秦国防守起来会相对简单。
因为秦国的防守区域位于上游,楚国想要威胁这两大区域,就必须逆流而上。
因此在楚国这方面看来,最好的结果是楚国逆流而上,三晋猛攻函谷关,这会导致秦国首尾难顾,从而一战定胜负。
然而等战争打起来之后,三晋不但没有猛攻函谷关,反而站在秦国一边帮着打楚国。
这下子,楚国彻底失去了战略主动权,被秦国打得凄凄惨惨戚戚。
楚王悉发国内兵以复袭秦,战于蓝田,楚师大败。韩、魏闻楚之困,南袭楚,至邓。楚人闻之,乃引兵归,割两城以请平于秦。
消息传回国内,楚怀王一直难以释怀,他认为三晋短视,放任眼前的大威胁秦国于不顾,反而帮着秦国打自己。
可如果我们不开上帝视角,不知道秦国将来会一统天下,自然就会得出结论:帮着秦国一起收拾楚国,一点毛病都没有。
战国时期的格局,很像我们打麻将,楚国是上家,秦国是对家。
秦国如果胡牌,我是需要付钱的;可如果让楚国胡牌,我也需要付钱啊。
因此,对于我来说,秦国固然是对手,楚国也不会是朋友。
想要从这个牌局中脱身,甚至从中赚到钱,唯一的办法就是保佑自己摸到好牌,在他们胡牌之前抢先胡牌。
换言之,当秦国和楚国掐起来之后,我们只需要考虑,帮谁能够让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站在楚国一边打秦国,如果真能把秦国灭了,得到最大好处的自然是楚国和魏国,可秦国既是长江上游,又有天险阻碍,哪是那么好灭的?
站在秦国一边打楚国,那利益简直肉眼可见。
楚国边境线极长,随便从什么地方插进去,都能挖到一块肉吃,不存在什么难以攻克的天险。
如果能够和秦国一起瓜分楚国,三晋的力量也会获得增长,即使将来再跟秦国对垒,底气也要足一些。
与其把命运寄托在别人手里,不如抓在自己手里,三晋这账算得明明白白毫无问题。
这是最赤裸的利益计算,但张嘴说话的时候得说大道理。
于是就有了这样一种说法:齐国原本和楚国关系很好,可楚怀王就是贪图张仪许诺的六百里土地,于是悍然与齐国断交。这样反复无常的小人国家,根本就不值得相信。
其实哪有那回事呢?要说反复无常,要说背信弃义,秦国才是当之无愧的NO.1。
可那些逼着眼睛欺骗自己,每天努力向秦国朝拜的国家,却对这个事实视而不见。
楚国和楚怀王最大的问题,不过是他们失败了,后人居高临下地看着,给出了各种“站着说话不腰疼”的结论。
击败楚国之后,秦国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把自己打扮成了一只小白羊。
为什么要夺魏国的河西之地呢?因为这地方本来就是我老秦人的,只是物归原主而已;
为什么要打楚国呢?因为楚国仗着武力,随时会威胁我们秦国的关中平原和成都平原,我们只是自卫反击而已;
为什么要侵占蜀国呢?因为蜀地落后,向往着被秦国统治,从此过上好生活而已。
如果不是因为这些迫不得已的原因,各国政要又凭什么会争先恐后地给我们秦国当带路党呢?
由此可见,天下由秦统一,是所有人的共识啊。
所谓“成王败寇”、“谎言千遍即成真理”,不外如是。
秦国最喜欢做的,就是获得一定的胜利果实之后,立刻闭门消化,完全消化之后,再出门抢一点果实回来继续消化。
等秦国将优势积累得足够庞大之后,席卷天下就变成了一种流程,按部就班地走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