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统一时间最长,国力最强盛的朝代之一。今天历史资料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据说玄奘取经之时,一路上还需要通关文书,而回来之后却不需要了,因为那些地方都被纳入了唐朝的统治。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这个王朝不仅军事强大,更是在经济、文化等方方面为后世留下了殷实的历史财产。不过我们今天要讲述的却不是盛世唐朝的故事,而是李世民颇具传奇色彩的儿子李恪。
李世民死后,皇后的娘家人长孙无忌几乎手握大权。初登皇位的李治在能力、气魄上都并不算出彩,皇位并不稳固。当时高阳公主十分看不上李治,因此在私底下偷偷组织大臣、贵族想要造反。长孙无忌知道此事之后,立刻上报李治。在受到李治全权处理的授意之后,长孙无忌先将这些人全部抓了起来,然后又将与此事毫无关系的李恪牵扯进来,也同样抓进牢中。李恪最终含冤死在牢狱之中,堂堂吴王就这么死于非命,令后世诸多的人惋惜。可这个吴王李恪何德何能,哪怕到千百年后的今天都依然有人怀念他呢?
李恪作为李世民的第三个儿子,本身出生就极为不凡。而在成长的过程中,他展现出了出色的武艺天赋,有乃父之风。而在文采上,李恪也同样是饱读诗书。在这样的情况之下,哪怕李恪的母亲是隋炀帝的女儿,天赋异禀的他也依然受到了李世民的喜爱。李世民对这个拥有一半隋朝血统的儿子赞不绝口,先是封不到十岁的李恪为蜀王,担任经济种地益州的大都督,接着又在封藩时,封李恪为吴王。要知道,当时的益州可以说是全唐朝人口、经济都仅次于长安的地界,封藩封到此处,李世民对李恪的疼爱可见一斑。到了李恪成年之后离开长安,前往益州,李世民经常会因想念李恪而叹息。
可一切到了李世民准备废太子的时候,李恪的人生轨迹改变了。对于一个皇帝来说,继承人太子可谓是重中之重,既关系着今后国家的发展,同时也关系着皇权的稳固。但当时的大太子李承乾虽然受到了良好的培养,但却非但没有治世之能,平日里还只知花天酒地。李世民从他的身上,丝毫看不出下一任皇帝的影子,于是便准备立新太子,而二儿子李治和三儿子李恪便是首要选择。
这两个儿子能力的对比,在李世民眼中是显而易见的。李治虽然不像大哥李承乾一般游戏人生,但与文武双全的李恪相比却差的太多。于是,李世民本打算立李恪为新太子,但问题也随之而来。首当其冲的是李恪的血脉问题,他作为隋炀帝的外孙,身上不仅是李家的血液,更与隋朝有脱不开的关系。其次李恪是李世民的三子,顺位要远低于李治。因此,当时的长孙无忌以此为由,拉拢朝臣向李世民进言,支持李治,反对李恪。李世民无奈之下,只能选择李治为皇位继承人。
从结果来看,李治登基后的表现却是远不如李恪,但恪却在长孙无忌的诬陷下枉死。一代天骄还未展现一身的天赋,就这么成为了政治的牺牲品。不过到了女帝武则天掌权的时期,冤死的李恪被武则天平反,被追封为吴国公,让后人感慨万分。至于那阴狠毒辣的长孙无忌,害死李恪之后也没能逍遥度日,死在了武则天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