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认为“爸爸”一词是外来词语,其实不然,该词起源甚早。古书省文异文中,时常通用。在一个家庭中,父亲一直都是一个重要的角色。古往今来,关于父亲的称呼也有不少。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以“阿”为前缀的称呼
阿父
《南史·谢晦传》:“晦女为彭城王义康妃,聪明有才貌,被髮徒跣与晦诀曰:‘阿父,大丈夫当横尸战场,奈何狼藉都市。’”
阿伯
对父亲的一种方言称呼。清人梁章钜《称谓录·一·方言·称父》:“吴俗称父为阿伯”。
阿公
女子称丈夫的父亲。唐赵璘《因话录·谐戏》:“衢州视事际,有妇人姓翁,陈牒论田产,称阿公阿翁在日,坐客笑之。”原注:“下阿翁两字,言其大父也。”
阿耶
《乐府诗集·二五·木兰诗》:“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清代著名小学家钱大昕《恒言录·三·称父曰爷》条云:“古人只用耶字。……《木兰诗》‘阿爷无长男’‘卷卷有爷名’,本当作‘耶’字。杜子美《兵车行》:‘耶娘妻子走相送’,自注云:‘《古乐府》不闻耶娘哭子声,但闻黄河之水流溅溅。’即是引《木兰诗》,初不作爷可证。木兰诗‘爷’字,乃后人所改。又杜《北征诗》:‘见耶背面啼’,亦不作‘爷’。”今“耶”则作“爷”。
阿翁
清人梁章钜《称谓录·一·方言·称父》:“《小知录》:周、秦、晋、陇皆曰阿翁。”
阿爹
《续古文苑·二十·汉·戴良·失父零丁》:“今月七日失阿爹,念此酷毒可痛伤。”
《水浒传》第一回《王教头私走延安府九纹龙大闹史家村》:“那后生那里肯拜,心中越怒道:‘阿爹,休听这厮胡说!……’”
以“家”为前缀的称呼
这类称呼主要用于和别人说话时称呼自己的父亲,有自谦的意味。
家父
对别人谦称自己的父亲。
《太平御览·三四六·三国魏曹植·宝刀赋》:“建安中,家父魏王,乃命有司造宝刀五枚,三年乃就。”这里的“家父”,是曹植对其父亲曹操的称呼。
家君
既用做对自己父亲的称呼,也用做对别人父亲的称呼。
《世说新语·德行》:“客有问陈季方:'足下家君太丘有何功德而有天下重名?’季方曰:'吾家君譬如桂树生泰山之阿,上有万仞之高,下有不测之深。’”
唐朝王勃《滕王阁序》:“家君做宰,路出名区,童子何知,躬逢胜饯!”
家大人
对他人称自己的父亲。
清王引之《经传释词》卷一:“家大人曰:允,犹‘用’也。”
家严
在别人面前对自己父亲的谦称。
金庸《天龙八部》:“甘宝宝问道:'令尊可好?’段誉道:'家严身体康健,托赖诸事平安。’”
巴金《秋》二三:“大表哥的意思很对。我原本也不大赞成家严的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