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历史解密

印度女性地位为什么那么低

作者:Marshall2022-05-31      来源:爱上历史

印度不仅有古老的文明,还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为迅速的国家之一,但是古老的文明和经济的发展并没有让妇女的地位和权利得到保障。现今世界,再没有哪个国家的女性社会地位能像印度一样低下了。轮奸、遗弃女婴、童婚、一夫多妻……几千年来这些野蛮行径一直是笼罩在印度女性头上的阴云,从未因为时代的进步而烟消云散。

在别国女性地位日益提高的现代社会,印度女性悲惨的命运引人深思,到底是该怒其不争,还是有别的难言之隐呢?

倍受宗教压迫的印度女儿

印度素来有“宗教博物馆”之称,其宗教历史甚至可以追溯到公园前16世纪。

宗教与印度人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生的不同阶段都要举行相应的宗教仪式,如“生男礼”、“诞生礼”、“命名礼”等,与宗教相关的节日就有百余个,如“灯节”、“霍利节”等,都成为举国欢庆的重大节日。

印度教作为印度信徒人数最广的宗教(占总人数82%),是集婆罗门教、佛教等诸多宗教教义,吸收民间的信仰、风俗以及哲学思想等的综合产物。

因此,想讨论宗教对印度女性的压迫,就不得不从印度教的源头:婆罗门教谈起。

雅利安人入侵可以看作是印度女性地位的分水岭。在雅利安人侵入印度以前(公元前2500年—前1500年),印度大部分地区是以母系社会为主的部落文明,妇女的社会地位还是非常崇高的。

在那个时候,印度妇女在宗教、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都有所建树,她们有权利选择伴侣、发挥自己的才能。

但是,大约在公元前1500年,一群居住在中亚高加索山脉的雅利安人越过兴都库什山,踏入南亚次大陆,并驻留在印度河流域的旁遮普地区。属于草原民族的雅利安人,利用军事上的优势抢夺居住地,征服土著人,被征服的土著除了被杀害和驱赶出印度外,有一部分成为了奴隶。

雅利安人在将土著人融入由雅利安人控制的印度社会时,为了保持自己文化的独特性,出现了由征服者雅利安人和被征服者非雅利安人(达萨)构成的最早的阶级划分,这也是种姓制度的雏形。

种姓制度从一开始的两个等级发展到最终的四个,主要是原来的雅利安人从一个等级分化为三个等级:婆罗门(从事祭祀职业)、刹帝利(主要为部落军事首领武士)、吠舍(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平民),而原来的达萨则成为了首陀罗(以奴隶为主)。

雅利安人的入侵对印度的另一大影响是婆罗门教的产生。征服者和被征服者代表的两种文明经过相当长时间的冲突与融合,婆罗门教诞生了。

这个以《吠陀》经典为中心思想的宗教,在从诞生到成熟共经历了两个时期:早期吠陀时代和后期吠陀时代。

在早起吠陀时代,母系社会的遗迹还未完全消散,此时出现的《梨俱吠陀》刻画了很多神圣、崇高的女神形象:比如众神之母阿底提、大地女神波里提毗、谷物女神悉多等,这一时期的女神形象都是非常光明、正义、贤淑的。

同时,《梨俱吠陀》也记载了当时女性的一些社会活动,比如参加战事、主持祭典、参加部落会议等。此外,此时的印度女性还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只不过施教者通常为女性的父亲或丈夫。

然而,以父权制为统治思想的雅利安人不断地与印度融合,使印度母系社会的痕迹被完全抹去,给女性社会地位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

吠陀时代后期,婆罗门教日臻成熟,女性受到的压迫也更加严重。婆罗门教制订了男优女劣的教宗,并且认为女性天性是罪恶的,会导致男性堕落,女性不被允许参加宗教活动,社会地位也一落千丈。

种姓制度则是加在女性身上的另一道枷锁。为保持种姓内部血统纯洁,社会上允许童婚、鼓励或强制要求寡妇殉葬。

种姓制度除允许同种姓间通婚外,还允许“顺婚”(即允许高级种姓的男子迎娶低级种姓的女子),所以很多有女儿的低种姓家庭为改变社会地位,只能寄希望于与高种姓男子结婚。

这就导致高种姓男子成为“抢手货”,急于改变社会地位低种姓家庭间相互竞争,社会上竟出现了高价“购买”新郎的风气,而贪婪的高种姓男子则趁势索要高昂的嫁妆和财产,这也是现代印度高昂嫁妆的陪嫁陋习的根源。

可以说,婆罗门教和种姓制度,直接导致了印度男女地位的不平等,女性从此时起就一直处于劣等地位。

即便后来兴起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在小范围内提高了女性的部分权益,可是女性劣于男性的社会认知却从未改变过。

根深蒂固的男权思想

宗教是使印度成为男权思想根深蒂固的国家的“元凶”。人类历史上,男性们为巩固社会地位,制定了各种规则来禁锢女性。他们剥夺女性受教育的权利,灌输女性是男性从属品的思想。

这种方法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有效且“硕果累累”的:古代中国有“三从四德”、“缠足”等陋习;19世纪时的欧洲则产生了符合男性审美的“沙漏型”身体标准,女性为了追求蜂腰丰乳,穿上对内脏伤害极大的紧身胸衣和笨重的裙撑。

这些畸形的社会行为的根本,是女性无力与处于统治阶级的男性对抗的结果。

当然,随着女性意识的觉醒,世界上爆发了各种追求“男女平权”运动。这样的活动已经为女性乃至人类的境遇带来了积极的改变。

然而,在全球女性社会地位得到大幅度提升的大环境下,印度的情况似乎仍如一潭死水。

《月事革命》和《印度合伙人》从另一个角度道出了印度女性的生存现状:仅有18%的印度女性在月经期间使用卫生巾。大部分印度女性仍在使用布条、树叶、甚至土灰等极不卫生的“原始”材料。

由于月经期间不便捷,很多女孩因此辍学,很多妇女因为卫生问题染病,甚至失去了生育能力。

这一切的根源,都是因为在男权社会的印度,月经是最大的禁忌。在印度很多落后的地区,月经期间的妇女被认为是“不洁的”,她们不被允许进入寺庙。很多人对月经的认知都极其无知且荒谬。

上一个: 古代人如何相亲的?古人相亲上的那些趣事

下一个: 2020年3月29日:志村健逝世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