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清朝

挂笺是什么东西

作者:Marshall2022-06-24      来源:爱上历史

挂笺也叫“门笺”、“挂钱”,古代或称“门彩”、“斋牒”,是一种中国传统剪纸艺术。春节时挂在门楣上的剪纸。最早挂笺是祭挂笺祖场所的装饰品,一般都是挂单数。

过去人们迷信它具有“压胜”的作用。清光绪间《杭州府志》:“琳宫梵宇,剪五色纸形如旗脚,贴于门额,上书‘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等语,在在有之,曰‘门彩’,亦名‘斋牒’,彩笺五张为一堂,中凿连钱文,贴梁间以压胜,曰‘挂钱’。”

特点

其特点是形如锦旗,外轮廓较宽,有单色、有多色。其图案多是规整的几何纹和带有吉祥内容的花纹,更多的是将吉语文字组合进去,一张一个吉语,或一张一字,成套悬贴。

传说

挂笺在中国民间还有很多传说,如:姜太公封神时给穷神立了个规矩,即见破就回。人们害怕穷气进家,就特意将纸剪破贴到门上,以阻止穷神进门。又传,古代过年挂桃符,以驱邪魔,后人将桃符一分为二,变成了门对和门彩。“门彩”便是今天的挂笺。

地坛大挂笺的操刀者

在地坛庙会门口一幅用两个大红灯笼挑着的6米×10米的巨型挂笺,那大红的挂笺看上去非常喜兴,给来逛庙会的人留下深刻印象。

马景泉,人称“京城挂笺马”,打小就对老北京的民俗很感兴趣,可直到1998年退休后才有工夫全心摆弄他认为最能表达春节气氛的物件——挂笺。现在不少年纪轻的人都不知道挂笺为何物,即使见到了也叫不上来是什么东西。

“这可以说是挂笺的悲哀,因为它的质地很薄,让风一刮容易破,挂的时候还要抹胶水,太麻烦。我爱挂笺,我怕它被淘汰了,所以我一直在怎么能让挂笺扩大它的社会功能上下工夫。”说着马师傅变戏法儿似的把一张薄薄的挂笺粘到了墙上,原来是马师傅把挂笺的图案印到了塑料薄膜上,利用静电可以贴到各种平面上,保存时间长还不污染环境。接着马师傅又拿出一个卷轴慢慢展开,这是一个可以悬挂的尼龙缎挂笺。

“这是我花了一星期时间一刀一刀刻出来的,先把一整块刷过清漆的尼龙缎钉在木板上,把画好的挂笺图案覆在上面,再用电烙铁刻,一次可以做十张。”从2000年元旦马师傅这新式挂笺在北京东安市场头一次亮相以后,众多公众场所像长安大戏院、湖广会馆、香港美食城纷纷请马师傅为他们制作这种大型挂笺,以增加喜庆气氛。

当北京申奥成功后,马师傅制作的一组申奥题材名为华夏雄风的5幅挂笺在天安门广场被激动的人们挂到灯柱上。就是这组挂笺获得了民间文艺家协会最高奖——山花奖的铜奖,并被国家博物馆收藏。别小瞧了这点改动,马师傅就凭此获得了全国发明博览会铜奖。问起有什么新创作,马师傅还卖起了关子,“今年地坛庙会南门还会挂一个我创作的挂笺,是什么样子还请各位到庙会去瞧。”

光绪

上一个: 孝庄皇后是不是皇太极一生的挚爱

下一个: 四阿哥和八阿哥之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