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中国 宋朝

端平更化是什么事件

作者:Marshall2022-06-26      来源:爱上历史

端平更化,指1233年(绍定六年)史弥远病死后、宋理宗亲政,改元“端平”后实施的一系列改革措施。端平更化使理学成为官方哲学,并革除了史弥远时期的很多弊端,但其它改革措施或失败或流于表面,未能成功。

背景

1224年(嘉定十七年)宋宁宗病危,宰相史弥远因知晓皇养子济国公赵竑对自己不满,于是假传圣旨立沂王赵贵诚为皇子,宋宁宗驾崩后,他联同杨皇后的侄子杨谷及杨石,成功劝服杨皇后,矫诏拥立皇子赵贵诚继位,是为宋理宗。史弥远因立宋理宗之功,更加掌握大权,直到1233年去世之前,他一直掌握南宋实权。史弥远的政治地位过于突出,宋理宗的光芒亦被湮没,有沉默十年之说。史弥远掌权二十六年期间,排斥异己、贪污中饱、加重税金,使南宋国势渐衰。

起因

史弥远死前将最受信任的郑清之升为右相兼枢密使,薛极为枢密使,乔行简与陈贵谊为参知政事,安排好后事才撒手死去。宋理宗将1234年改为端平元年,沉默了十年的理宗终于迎来了亲政。他意图有所作为,荡除弊政提拔了大批新人,出台了改革措施。

措施

罢黜史党

史弥远死后,宋理宗唯恐引起政治地震,对史弥远曲加维护,但对其党羽却绝不宽贷。还在史弥远病危期间,理宗夜降诏旨,罢免了梁成大。1234年(端平元年)五月,流放李知孝瑞州居住,梁成大潮州居住,莫泽南康军居住。因趋附史弥远而位居执政的袁韶、因史弥远的亲家而擢任制帅的赵善湘,也都遭到台谏的论劾而相继罢任。其他被罢黜的史党爪牙不胜枚举。

慎择宰相

宋理宗纠正了宋宁宗嘉定以来权臣独相的局面,谨慎简选宰相,使这一时期的政治相对稳定。郑清之任相虽出于史弥远的安排,但他是宋理宗的老师,又参与拥立,因而也深受理宗信任,端平更化时,其相位并不因史弥远推荐而有所动摇。郑清之不像史弥远那样专断,配合理宗改革。端平三年,宋理宗因用兵失利下罪己诏,他也罢去相位,但理宗对他仍眷顾不衰。

端平二年,乔行简开始与郑清之并相,郑清之罢去相位以后,理宗让乔行简独相三年,嘉熙三年,乔行简因老病改为平章军国重事。史称他“历练老成”,参与更化时间最长,对加强边防、整顿财政、荐引贤能贡献颇多。

李宗勉与史嵩之在嘉熙三年并任左右相。李宗勉任相仅两年,即死于任上,史称他“守法度”,有“公清之相”的美誉。史嵩之其人,不是贤相,却是能臣。他第二次经理京湖防务时,荐士三十二人,董槐、吴潜后来都称贤相。史嵩之任相以后,京湖用孟珙,川蜀用余玠,在其后抗御蒙古南侵中都功绩卓著,可谓识人。但史嵩之因是史弥远之侄,后人对他也没有好感。他与乔行简、李宗勉先后并相,略有史弥远专断的余风,舆论大哗,不断有人上书以儒家伦理抨击他,太学生、武学生与临安的府学生也轮番上书。宋理宗便让史嵩之守丧,除服以后,也没有再起用他。

其后,范锺与杜范并相。史称范锺为相“清正守法”;杜范任相,民众“载道欢呼”,都有美好的声誉。嘉熙五年,杜范死在宰相任上,游似与范锺并相,两人虽政见不和,但都能克制和配合。

1247年(淳祐七年),边疆战事紧急,理宗再启用郑清之为宰相。但郑清之并无贡献,而且他的儿子卖官鬻爵,令其政声大坏。1251年淳祐十一年,郑清之去世,由谢方叔与吴潜并相,吴潜也称“贤相”,但在位仅一年;谢方叔直到1255年(宝祐三年)才罢相,宋理宗之政已由更化图治的前期转入嗜欲怠政的后期。

亲擢台谏

史弥远专政,台谏被权相控制。史弥远一死,宋理宗就宣布亲自管理台谏。这一时期,宋理宗任命台谏四十余人,知名的有洪咨夔、李宗勉、李韶、谢方叔、江万里、程元凤、李昴英等。

澄清吏治

宋光宗、宋宁宗以后,吏治大坏,及至宋理宗亲政,更是贪浊成风,贿赂公行。理宗亲自撰制《审刑铭》、《训廉铭》等,把道德宣传与法律约束结合起来,规定官员犯赃与谋杀、故杀、放火列为同罪,贪赃移作他用者籍没其家,推行吏部考功条法,惩办了一批赃吏。

官吏冗滥是吏治腐败的又一现象,往往六七人盯住一个候补官缺,即消耗国家财政,又影响行政效率,更造成跑官行贿。理宗对此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宋理宗

上一个: 秦桧为什么要害死岳飞,如果没有秦桧,岳飞会死吗

下一个: 宋朝的文化为什么是巅峰

相关阅读